学位专题

<
DOI:10.7666/d.W006422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

连幼平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有价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可以对翻译史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起广泛的反响。1898年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曾对中国翻译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探讨维新派代表人物在1894至1903年间提出的主要的翻译理论及其实践对1894至1910年期间中国翻译史的影响。在我国翻译史上,维新派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翻译理论,并成为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理论主体。维新派主要的论述出现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在这紧要关头,翻译自然与救国联系在一起。为了救国他们转向西方寻求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他们批驳了洋务派只翻译自然科学书籍的片面性,把注意力转到对社会科学的翻译,主张翻译西方法律、宪法、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农业、矿业等方面的书籍和教科书,而且强调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强调翻译日文书籍比欧美书籍便利。所有这些主张都突破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维新派还首次在我国翻译史上提出了翻译的标准,马建忠于1894年提出了“善译”的标准,严复1898年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但由于本文主要着眼于翻译史,所以对“信”、“达”、“雅”未做太多讨论。

翻译理论;维新派;中国翻译史;文学翻译;翻译标准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周良仁

2000

中文

H059;I046

41

2006-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