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j014798

《明史》纂修官现存初拟稿研究

段润秀
南开大学
引用
《明史》纂修是清代官方史学的重大工程,历时近百年,参与人数有一百九十余人。本文以《明史》纂修官为研究对象,考察纂修官在史馆参与《明史》修纂的详尽情况,探讨清朝《明史》修纂过程中的统筹运作、官方思想、纂修官修史思想及纂修官现存初拟稿与殿本《明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肯定纂修官对《明史》成书的贡献。 清朝官修《明史》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纂修官修史贡献较为显著。第一阶段,《明史》纂修的准备阶段,成果甚微。第二阶段,《明史》纂修的奠基阶段,康熙皇帝对《明史》修纂给予了高度重视。此期纂修官人数很多,他们在史馆就《明史》的体例、史料、史事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总裁也广纳朝野学者的意见。纂修官还根据史馆分配的任务拟成史稿,并纷纷将其之史馆,这为总裁审定和统筹全稿奠定了基础。此期形成的万斯同《明史稿》是清朝官修《明史》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史稿,它为后来王鸿绪《明史稿》和殿本《明史》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废弛与中辍。王鸿绪在前期纂修官所拟史稿和万斯同《明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审定,成王鸿绪《明史稿》三百一十卷。王鸿绪《明史稿》是清朝《明史》修纂过程中形成的第二个综合性史稿。第四阶段,《明史》纂修的完成阶段。这一时期,《明史》修纂主要以王鸿绪《明史稿》为蓝本。乾隆四年,殿本《明史》刊刻。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来探讨纂修官对《明史》成书的贡献,尤其侧重于考察纂修官修史建议、现存初拟稿之价值及其对《明史》修纂的贡献。纂修官对《明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例方面的贡献。第二,史料方面的贡献。第三,史事评价方面的贡献。《明史》是清代官修之史,《明史》之成书过程实际是总裁集众人之长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纂修官与监修、总裁一样均为《明史》修纂的有功之臣。

《明史》;纂修官;初拟稿;清代官方史学;成书贡献;清代官修

南开大学

博士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姜胜利

2007

中文

K252;K204

296

2008-0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