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四川冬水田水稻坐蔸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康思文
四川农业大学
引用
冬水田是指冬闲期在田块内蓄存一定水量的稻田,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约有125万hm2。这类稻田土壤冷浸,通气性差,土体结构不良,还原性强,易累积有毒有害物质,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差,部分有效养分缺乏,常常诱发水稻坐蔸,导致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高达50%以上。因此开展冬水田水稻坐蔸成因研究,探索防治坐蔸发生的措施与途径,提高冬水田水稻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导致水稻坐蔸的原因,探讨了合理施肥和添加各种改良剂对防治坐蔸的效果,旨在为解决水稻坐蔸提供实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受Fe2+、Mn2+、S2-毒害的临界浓度分别是Fe2+70mg·L-1、Mn2+350 mg·L-1、S2-5 mg·L-1。此浓度下水稻生长开始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产量开始下降,但水稻植株从外观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水稻在高浓度Fe2+处理下,吸收的Fe2+会更多的积累在根系,而在高浓度Mn2+处理下,吸收的Mn2+会更多的分配到秸秆。  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粉10g·kg-1和白糖5g·kg-1处理能够大幅度降低淹水初期水稻土壤的Eh值,并使苗期水稻新生分蘖出现死亡(坐蔸)现象,从而显著抑制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数的增加,最终导致水稻有效穗减少,水稻成熟时间延迟,生物产量下降。而100 mg·kg-1 Fe2+对水稻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甚至略有促进作用。说明在土壤栽培条件下,100mg Fe2+·kg-1不会引起水稻前期生长不良(坐蔸),水稻坐蔸可能归因于易还原性有机物质(如稻草粉和白糖)分解产生的多种抑制型化感物质,并显著降低土壤Eh值,从而影响了水稻生长。由于四川冬水田区劳动力或搬运机械缺乏,水稻秸秆大多采用原地直接还田,很容易造成局部秸秆堆积,从而导致秸秆累积点在早春时土壤Eh大幅度下降,引发水稻坐蔸现象。  3.盆栽试验中,添加硅钙肥、石灰、硫酸镁和四硼酸钠并没有对水稻坐蔸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因此,要有效预防川东南地区冬水田水稻坐蔸,必须控制含稻草在内的易还原有机物料的大量施入或局部累积。由此可见,在水稻收获时,应尽量使稻草均匀还田。当稻草产量很高时,应尽量把一部稻草移出田外,是解决冬水田水稻坐蔸的一种有效措施。

冬水田;水稻坐蔸;防治措施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

植物营养学

涂仕华;陈远学

2014

中文

S435.11

65

2015-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