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炙甘草汤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参与造血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马鹏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炙甘草汤对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造血因子分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及给药后相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补心方剂”炙甘草汤在造血相关过程的参与程度,为难治性血液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炙甘草汤及右归饮两个方剂进行实验,设置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混合组(炙甘草汤+右归饮)及空白对照组,在给药后第3、6、9天分别收取细胞培养上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  (2)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炙甘草汤与右归饮两个方剂进行实验,设置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混合组(炙甘草汤+右归饮)及空白对照组,在给药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表面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情况。  (3)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炙甘草汤与右归饮两个方剂进行实验,设置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混合组(炙甘草汤+右归饮)及空白对照组,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将收集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及相应中医汤剂分别加入培养体系中,观察HPP-CFC、BFU-E集落形成情况。  结果:  1.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造血因子分泌的影响:  (1)TGF-β1分泌: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TGF-β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实验初期(第3、6天)炙甘草汤刺激效果较强,实验后期(第9天)混合给药组表现出更好的刺激效果。  (2)G-CSF分泌: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G-CSF,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混合给药组刺激效果最明显,其次为炙甘草汤组。给药后细胞因子分泌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3) TPO分泌:第6天,炙甘草汤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TPO,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01);第9天,炙甘草汤单独作用以及两种中药联合使用时TPO的产生与对照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4) EPO分泌:第6天与第9天,右归饮作用时能够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EPO,但炙甘草汤单独作用以及两种中药联合使用时却不能明显刺激细胞产生EPO。  (5)IGF-1分泌:在整个实验周期内,给药组与对照组 IGF-1分泌水平相同,没有明显差异。6)中药给药组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GM-CSF、IL-3、SCF、VEGF的分泌。  2.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细胞因子受体影响:  (1)EPO-R表达:三个给药组均能刺激 EPO-R表达上调,但仅以右归饮组刺激效果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2)FLT3表达:中药刺激后给药组均下调FLT3表达,其中以炙甘草汤组为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  (3)GM-CSF受体表达:混合用药时下调作用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其次是炙甘草汤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4)G-CSF受体表达:两个中药方剂均能明显引起受体下调表达,其中右归饮下调效果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  3.炙甘草汤细胞培养上清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1)BFU-E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刺激细胞集落形成,其中尤以炙甘草汤组最为明显,其次是混合组与右归饮组。在细胞培养上清组中炙甘草汤培养上清组与混合给药培养上清组两组与空白细胞上清组相比差异明显。  (2)HPP-CFC形成:单独添加中药汤剂并不能明显刺激HPP-CFC集落形成,各培养上清组均能刺激集落形成增加,炙甘草汤细胞培养上清刺激集落形成效果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其次是右归饮培养上清与混合中药培养上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  结论:  1.炙甘草汤能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合并右归饮作用时效果更加明显。  2.炙甘草汤能下调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部分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从而增加游离细胞因子的含量。  3.炙甘草汤细胞培养上清能明显刺激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可为血液再生障碍疾病提供治疗依据。

炙甘草汤;右归饮;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因子;造血祖细胞

成都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医史文献

刘渊

2015

中文

R285.5

77

2016-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