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药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microRNA表达的影响

刘西洋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观察中药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有效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临床研究依据。同时,检测中药干预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两证型相关microRNAs表达水平的变化,从microRNA层面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治疗的作用靶点,为中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生物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将纳入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证型对照组均使用拉米夫定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基础上,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予以中药干预,于治疗第0、3、6、9、12、15、18个月检测患者ALT、TBIL及HBV-DNA。并从中筛选出未发生耐药突变的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各6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例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3例,共15例,采用qRT-PCR(探针法)检测肝郁脾虚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个月的血浆miR-23a-3p表达水平,以及脾胃湿热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个月的血浆miR-1280表达水平。  结果: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7,P=0.000)。  2.治疗前,脾胃湿热证患者ALT水平较肝郁脾虚证者高,ALT≥3×ULN者分别占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总例数的38%和30%。  3.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检测点ALT、TBIL、HBV-DN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西药组)与治疗组(中药加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HBV-DNA总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治疗组病情更稳定,无明显的反弹现象。  4.脾胃湿热证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检测点ALT、TBIL、HBV-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HBV-DNA总体水平低于对照组,随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病情更稳定,且无明显的反弹现象。  5.纳入总病例中,治疗组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郁脾虚证中,治疗组耐药突变率较对照组低,两组耐药突变率为分别为18.6%和32.3%;脾胃湿热证中,治疗组耐药突变率较对照组低,两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4.1%和13.8%。  6.与正常人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miR-23a-3p表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miR-23a-3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iR-23a-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与正常人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胃湿热证患者miR-1280表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miR-128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iR-128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其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单纯拉米夫定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耐药突变率,使病情更稳定。  3.miR-23a-3p、miR-1280分别与中药干预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的病情演变相关。  4.miRNA表达水平与中药干预后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miR-23a-3p、miR-1280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探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microRNA;中药治疗;临床疗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临床基础

冯全生

2015

中文

R259:R512.62;R285.6

75

2016-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