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58517

论《巴黎手稿》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赵银河
吉首大学
引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巴黎手稿》)所以被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因为正在这里,马克思发动了一次存在论根基上的哲学革命。而这场哲学革命所以能够发生,与马克思在该著作中对国民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紧密相关联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没有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既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前提,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巴黎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展开批判分析,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必然。为了解决在《莱茵报》时期的苦恼问题(“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去进行批判研究。通过这一研究,马克思发现,要对国家、法这些概念达到真正理解,需要解剖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就必须对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研究。就当时的情况看,马克思能够展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研究,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在流亡巴黎时,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和材料。其二是费尔巴哈对“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为这一研究打下了基础。  《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主要围绕这样两个基本内容展开:一是对国民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如“工资”、“资本”、“地租”等展开了批判分析。二是对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阶段展开了批判性的评述。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分析,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理论处处陷入二律背反,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由之作为理论前提的“劳动”范畴不是“本真劳动”,而是“异化劳动”。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在于,它虽然从私有财产这个事实出发,但却没有对私有财产的来历进行说明。它把自己需要推论的东西当作了既定的前提。而这也意味着国民经济学作为市民社会的科学,它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存在作辩护。  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马克思得出是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然后才有它们之间互为手段和因果。按照马克思理解,既然私有财产是人的感性生命的外化或异化,既然一部人类历史到今天都是私有财产的运动即生产和消费的历史,那么,历史其实也就是人自己感性生命不断实现或现实的历史——尽管是以异化的形式来呈现。但是,异化毕竟是一种不堪忍受的异己力量对人的统治。人要真正实现和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社会要真正成为合乎人性的社会,必须有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必须有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  就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可见,这一批判的直接理论成果是导致异化劳动学说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提出,其间接的理论成果就是为马克思后来系统的创见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就是“走向事情本身”,而不是从主观想象或抽象概念出发认识和把握世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它叫做“经验的描述”。

马克思;国民经济学;批判分析;《巴黎手稿》

吉首大学

硕士

哲学

刘兴章

2015

中文

F091.91;A811

41

2016-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