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超临界流体技术构建粗糙纳米纤维组织工程支架研究

杨丁柱
华侨大学
引用
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的基础,是组织工程技术的关键因素。支架的性能对于修复受损组织或重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传统方法如模压沥滤法等制备组织工程支架存在操作条件复杂,有机溶剂残留量高,孔洞贯通性差或需要盐析法除去固体致孔剂,负载的生长因子容易失活,同时无法获得与天然细胞外基质相类似的微观纳米拓扑结构等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本研究旨在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相转化技术,使用碳酸氢铵颗粒和左旋薄荷醇作为双重致孔剂,制备出具有粗糙表面的左旋聚乳酸纳米纤维组织工程支架。此外,探讨聚乳酸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不同拓扑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对前成软骨细胞C5.18体外成软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聚乳酸纳米纤维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通过 Minitab实验设计,考察碳酸氢铵颗粒尺寸、薄荷醇/聚乳酸质量比以及聚乳酸浓度对支架孔隙率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聚合物浓度下,选择合适薄荷醇/聚乳酸质量比,获得的支架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和孔隙率。考察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分离过程中,压力、温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薄荷醇/聚乳酸质量比等工艺参数对支架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改变操作压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物溶液的分相过程,从而获得具有不同微观纳米拓扑结构的组织工程支架。在合适的压力条件(15 MPa)下,促进聚合物溶液的液-液分相和固-液分相,从而成功制备出具有粗糙表面的纳米纤维支架。操作温度及聚合物浓度对支架形貌影响较小。致孔剂薄荷醇的存在改善了非溶剂的传质环境,有助于在聚合物固化过程中成孔,从而提高了纳米纤维间孔洞的贯通性。  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处理后,支架中致孔剂薄荷醇已经被去除完全,支架中有机溶剂二氧六环残留量小于3 ppm,远低于 USP467药典的要求(380 ppm),这体现了超临界相转化技术的独特优势。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进一步表征了纳米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差示扫描量热、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广角 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相转化技术处理后,促进了聚乳酸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再结晶现象;同时薄荷醇的存在导致在相分离过程中,聚乳酸的α-型与α'-型晶体发生转化。  2.聚乳酸支架生物相容性研究  使用L929细胞作为实验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进行Alamar Blue和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细胞相对增殖率大于80%,制备出的支架细胞毒性较低,属于合格水平。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经腹腔注射支架浸提液后,生长状况良好,生命活动正常,说明制备的支架材料为无毒材料。细胞溶血实验结果表明,支架材料溶血率均低于1.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3.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表面拓扑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选择三种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支架,考察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支架对蛋白吸附、细胞粘附、增殖以及细胞分泌蛋白情况的影响。蛋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粗糙表面的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提高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为蛋白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结合位点,有利于蛋白质的吸附。细胞粘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接种时间内,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更快的促进细胞的粘附,接种7小时后,细胞的粘附率为94%,高于其他实验组。细胞增殖及细胞分泌蛋白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拓扑结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特别地,纳米纤维支架由于其具有与天然细胞外基质相类似的结构特征,能够为细胞的生存提供更合适的微环境。  4.体外评价C5.18细胞在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上的成软骨分化潜能  通过诱导 C5.18成软骨分化条件的考察,证明成软骨诱导液中地塞米松浓度为10-6 M时,能够更好地促进细胞的成软骨分化。在相同的诱导条件下,进一步考察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支架对 C5.18细胞成软骨分化潜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实验组支架上细胞分布均匀。特别地,在纳米纤维组支架上细胞出现了团聚现象。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培养7天后,C5.18细胞在各组支架上分泌糖胺聚糖、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能力呈现出显著性差异。C5.18细胞在纳米纤维支架上具有最高的表达量。

超临界流体;聚乳酸;纳米纤维;粗糙表面;组织工程支架;生物相容性

华侨大学

硕士

生物化工

陈爱政

2015

中文

R318.08;TB383

95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