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陶望龄哲学思想研究

费兆亮
中国计量学院
引用
陶望龄是晚明时期阳明心学继承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其弟子乔时敏在《陶老师文集后序》中说,陶望龄“身既跻于清华,名不挂于轩侄。如日之升用,特兼乎冬夏,有情之众,各不得而亲疏,盖品为一代之完人,宜文作千秋之巨实也。”陶望龄在晚明时期具有相当卓著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声望。在思想上,陶望龄上承袭王龙溪、罗近溪、周海门一脉,下启陶奭龄等人,是这一时期阳明心学的直接承祧者,对阳明后学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在文学上,他的诗词与“三袁”风格相近,受到袁宏道等人的称颂,对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有补充作用。  陶望龄学识上师承周汝登,对于王阳明的极度推崇,思想上也直接承袭阳明心学的“良知”说,在心学的发展上,陶望龄提出了带有明显心学特色的心性论观点和具有道家出世色彩的“止息”思想观念。同时,在晚明禅学之风的影响下,陶望龄还借鉴吸收了禅宗的理论,在对待佛教方面,比亲近释家的罗近溪、周汝登等人更进一步,强调“学佛知儒”、“以禅诠儒”。  陶望龄由儒向儒佛融合的思想转向是其调和儒学和佛学关系的尝试,本质上也体现了晚明王学的发展脉络。所以透过对陶望龄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阳明心学发生转向的渊源。

陶望龄;哲学思想;晚明时期;禅宗理论;阳明心学

中国计量学院

硕士

中国哲学

赵素文

2015

中文

B946.5

45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