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9847

人参皂苷Rg1/ADSCs辅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对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改善作用

郭延伟
佳木斯大学
引用
研究背景:  骨关节病(osteoarthrosis,OA),是机体关节部位经常发生的一种可动关节进行性损耗的非炎症性病变。由于关节软骨内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同时较自身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弱等自限性特点,其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它的临床病理特点主要是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软骨变性、退化、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的反应性病变增生,最终可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运动性障碍,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等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由于其在人体部位的特殊性及结构、功能的复杂性,加之机体一生的复杂颌型改建过程,因而更易患骨关节病。随着软骨组织工程的兴起发展,如何快速扩增大量干细胞并将其更有效地向软骨细胞转化来修复受损软骨一直是界内研究的热点之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兔源脂肪干细胞(ADSCs)进行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观察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  2、分析不同浓度下人参皂苷Rg1对ADSCs的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  3、建立TMJ-OA模型,应用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复合人参皂苷Rg1/ADSCs观察其对促进兔颞下颌关节受损软骨修复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取其脂肪,分离并培养ADSCs。传代培养后进行细胞的鉴定及成脂、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的能力。  2、将ADSCs进行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并通过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Ⅱ型胶原表达情况,测定不同浓度下人参皂苷Rg1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能力,并得到人参皂苷Rg1最佳有效浓度值。  3、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骨关节病模型,空白组于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实验组造模成功2w后开始药物治疗,对照组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实验组注射透明质酸/人参皂苷Rg1/ADSCs复合物,每周一次,每次0.6mL,连续9w。给药后于第3、9周处死各组实验动物,每次16只,每组4只,并制备组织标本。所有标本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测、组织学观察及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软骨内MMP-13及TIMP-1基因及蛋白量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分离培养的ADSCs形态为梭型,传代后生长迅速,大部分成纤维状生长,成脂诱导下,通过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胞质中红色脂滴的出现;成骨诱导下,细胞呈集落性生长,茜素红染色可见细胞群中钙结节的形成;成软骨诱导下,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下可见软骨细胞胞质为浅蓝色,胞核为深蓝色。  2:人参皂苷Rg1能够增强并促进ADSCs的成软骨细胞的转化能力,且在40μmoL/L的稀释度下对促进软骨细胞的形成和增加数量有显著作用。  3:动物试验中,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测及组织染色可见模型组关节软骨病变严重,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病变轻且改善状况良好,且实验组在纤维软骨形成情况和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上均优于对照组。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MMP-13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实验组表达情况与空白组相对持平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IMP-1)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于其他三组,实验组表达情况与空白组相对持平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DSCs取材方便,培养及传代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以通过各种诱导分化培养基成功将ADSCs向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转化,是理想的种子细胞。  2、人参皂苷Rg1有促进ADSCs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作用,成软骨能力明显,且在浓度为40μmoL/L时为最佳。  3、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复合人参皂苷Rg1/ADSCs对促进兔颞下颌关节病变区软骨的修复及改善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具有明显作用。

骨关节病;颞下颌关节;人参皂苷Rg1;透明质酸;软骨修复

佳木斯大学

硕士

口腔临床医学

房殿吉

2012

中文

R782.6

57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