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9845

新型骨支架复合材料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马珊珊
佳木斯大学
引用
目的:  通过多孔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壳聚糖/双相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PAN/CS/BCP/PLGA)复合支架的实验研究,探讨该复合支架对大白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材料与方法:  采用湿法合成双相磷酸钙,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测定抗压强度、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及体外模拟生物活性,并采用XRD、SEM分析相结构及形貌特征。  选取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制备大小为10mm×10mm×3mm牙槽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对照组植入CS/PLGA复合材料,术后2、4、8、12周分期取材,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SEM)检测和成骨细胞计数分析。  结果:  PAN/CS/BCP/PLGA复合支架中添加4wt% PAN后,平均孔隙率大于85%,抗压强度大于5.9MPa,提高了6倍,呈现多孔贯通形貌,孔径平均为400-500μm,PAN分布均匀。  术后12周实验组检测结果,X线观察:骨缺损区阻射影与自体骨相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完全被新骨充填,且为较成熟的板层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SEM检测:骨-材料界面形成骨性结合,移植材料大部分降解,被成熟骨组织替代。成骨细胞计数分析:成骨细胞生长活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要优于CS/PLGA复合材料,为其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替代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复合支架;湿法合成;牙槽骨缺损;修复能力;动物模型

佳木斯大学

硕士

口腔临床医学

朱建华

2012

中文

R318.08;R782.1

39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