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8877

改良20G与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比较

陈振宗
福建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对比改良20G和23G微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后3个月内角膜屈光参数及手术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性临床分析42例病例,来自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住院需手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3G组和改良20G组,其中接受23G微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患者21人(22只眼),接受改良20G玻璃体切除术患者18人(20只眼)。记录每位患者年龄,性别,眼别,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d、1w、2w、1m、3m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非接触性眼压(NCT),术前及术后1w、2w、1m、3m的平均角膜曲率(Ave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柱镜值(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运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研究中改良20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20±17.20)min;23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8.14±10.78)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07)。  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m随访中,改良20G手术组中,≥0.05者有17只眼,占20G组(20只眼)的85.0%,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P<O.05);在23G手术组中,≥0.05者有21只眼,占23G组(22只眼)的95.5%,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O.05)。两组间术后各个时间段进行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改良20G手术组早期没有出现低眼压;23G组早期出现低眼压者有3只眼,占23G组(22只眼)13.6%。比较两组间早期低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P>0.05)。高眼压发生率:改良20G手术组中有9只眼,占20G组(20只眼)的45%;23G手术组中有8只眼,占23G组(22只眼)的36.4%。比较两组之间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压之间存在相关性(P<0.1);眼压的变化与时间具有相关性(F=7.457,P<0.05);时间与分组无交互作用(F=2.619,P>0.05);改良20G和23G玻璃体手术组眼压的总体均数相等(F=0.667,P=0.419)。  改良20G组术前与术后1w平均角膜曲率(AveK)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3,P<0.05);而23G组中术后1w至3m平均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改良20G组与23G组在术后2w角膜表面的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柱镜值(Cyl)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改良20G组与23G组角膜散光柱镜值术后1w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改良20G组,术后第2w与术前角膜散光柱镜值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5)。23G组,术后第2w与术前散光柱镜值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  改良20G组与23G组在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方面术前与术后1周、2周比较中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改良20G组与23G组在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方面术后1w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5)。20G组术后1w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而23G组术后1w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6,P>0.05)。  结论:  1、23G微切口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眼表损伤轻。  2、23G与改良20G玻璃体手术在术后视力恢复、眼压、角膜表面规则指数中无明显差异。  3、改良20G玻璃体手术同样可以达到“微创”效果。

玻璃体切除术;角膜屈光状态;手术效果;眼表损伤;视力恢复

福建医科大学

硕士

眼科学

翁景宁

2015

中文

R779.6;R778

39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