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

杭建琴
江苏科技大学
引用
自“文化转向”以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多视角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翻译生态学理论视角,基于翻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及译者的心理环境,以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探究译者主体性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理想译者模式。  第一章节介绍了研究背景、动机、目的、意义及文章结构;第二章节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译者主体性研究,并对葛浩文翻译思想及英译《生死疲劳》相关研究进行了论述;第三章节介绍了研究理论,对翻译生态学的起源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翻译的生态环境做了详细论述;第四章节,主要阐述了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包括译者主体性的发展,及葛浩文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翻译生态环境;第五章节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作者从翻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及译者心理环境四个方面,以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对葛浩文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发挥进行了理论性阐述。最后,对葛浩文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使用进行概括。第六章节从研究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等方面对文章作最后总结。  通过探究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作者发现,文学作品的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和表层意义的传达,要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此对翻译策略及方法的使用作出合理选择。此外,葛浩文的译作受到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和认可,因此,以其为蓝本的译者模式是当前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理想译者模式。

中文小说;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策略

江苏科技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曾景婷

2015

中文

H315.9;I046

77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