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6750

风险社会视域下垃圾焚烧项目的媒介建构

吴琼
华中科技大学
引用
当人类的智慧带领着技术不断突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风险也悄悄来临。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差异正不断缩小且趋于融合,媒介对风险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垃圾处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看似随意,又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政府看来既能处理垃圾,又能创造新能源的民心项目,却一再遭到民众的各种抵制,引发群体性事件。站在媒介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文献梳理和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各地频发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整体事件发展进行梳理,试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基于国内对垃圾焚烧项目报道受限,笔者对该项目进行节点式梳理。其次,笔者尝试从风险社会理论入手,考察不同性质媒体(官方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对具体三地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风险呈现、风险认定、风险归因、风险治理等建构。再次,基于框架理论,笔者试图去呈现媒体在对项目进行议题建构中的常用框架及框架变迁。  研究发现,官方媒体正由回避风险转向回应风险,基于慎重的风险表达,认定项目风险可控,且强调积极影响,但风险具体责任对象缺失化;不同地区的商业媒体风险表达迥异,多元信源出现,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对抗,责任互相推诿;自媒体中,人人都是风险的见证者,依靠独特的风险呈现,成为风险事实的重要补充。  框架方面,官方媒体由单一框架向整合框架转变,由风险沟通框架转向风险探因、风险治理框架;在整合框架下,商业媒体的个别框架呈现阶段性凸显;新浪微博中以风险表达为主,风险科普和风险表达并存。

风险社会;媒介建构;垃圾焚烧;群体性事件;框架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

传播学

余红

2015

中文

G206

85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