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6676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对其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邓银
华中科技大学
引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研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最主要的跨文化接触群体的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此项研究旨在调查当前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及其对跨文化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以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2013)的跨文化能力模型(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和Kormos和Csizér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跨文化接触包含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为支撑,探讨当前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及其对跨文化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全国40位中国大学生展开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的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及对全国150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50份。该问卷包含跨文化接触问卷及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两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跨文化接触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937,表明该跨文化接触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跨文化能力问卷基于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2013)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本研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方式的现状;相关性分析以了解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方式与其跨文化能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大学生目前最主要的跨文化接触方式是间接接触,其中以通过文化产品类的间接接触(譬如电视节目、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及影视音乐等)最为频繁;相比较下,中国大学生的直接接触经历(包括直接的口语接触和直接的书面语接触)普遍较少。  (2)除了海外实习经历对学生的本国文化知识造成负面影响以外,中国大学生目前绝大部分的直接接触(包括直接口语接触和直接书面语接触)方式有利于促进他们跨文化能力六个层面(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的显著提升,这些直接接触方式有:直接口语接触中的海外经历(国际夏令营,国际冬令营,海外旅游),在国内使用聊天工具(QQ电话,WeChat电话,Skype视频),在国内参加与英语相关的活动(外国节日庆祝活动,外国文化展览,国际留学会展,有外国人参与的英语角,外事翻译实践,国际志愿者,国际会议,有外国人参与的体育活动如踢足球),在国内选修英语相关课程或听英语相关讲座(外国人主讲的文化讲座,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课),在国内和校园里的外国人沟通以及在国内参加外资企业实习等经历;直接书面语接触中的在国内使用聊天工具打字聊天(QQ,MSN,WeChat,Facebook,LinkedIn),在国内使用基于网络的微博打字聊天和电子邮件,以及和外国人书信往来等经历。其余的直接接触方式则对他们的跨文化能力(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无影响。  (3)除了通过参加模拟联合国这类间接人际接触方式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意识层面无影响以外,其余的间接接触(包括间接人际接触和间接的文化产品类接触)方式均有利于促进他们跨文化能力六个层面(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的显著提升,其中:间接人际接触中通过家人,朋友和老师了解外国文化,在国内参加与英语相关的活动(模拟联合国,英语戏剧社或英语辩论队等社团活动,中国学生组织与参与的英语角),在国内选修英语相关课程或听英语相关讲座(外国人主讲的文化讲座,外国文化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等经历,以及所有的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观看英语类电视节目,在线网络课程,纸质及电子档书籍,纸质及电子档杂志,英语电影和英文歌)等经历,均对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有显著性的提升。  本研究对跨文化能力理论研究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以及已有的跨文化接触方式对中国大学生们跨文化能力的影响从而促进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为制定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案提供指引。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直接接触;间接接触;跨文化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彭仁忠

2015

中文

G645.5;H0-05

155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