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6667

聚焦以及话语表达视角下的《血色子午线》伦理内涵研究

任趁趁
华中科技大学
引用
小说《血色子午线》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小说以1846到1848年间的美墨战争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到处充斥着血腥暴力的绝望世界。自小说出版以来,西方学者已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该小说直到近年来才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关于《血色子午线》的大多数批评集中于探讨小说所蕴含的历史和意识形态涵义,批评家们认为《血色子午线》揭露了美墨战争的残酷,并且讽刺了天定命运论等美国意识形态的虚伪本质。虽然不少批评家尝试从新的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但基本仍是围绕小说的内容,忽视了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这就导致了少有人关注它的叙事技巧的研究现状。另外,关于小说所蕴含的伦理内涵的争议不断。多数研究倾向于把小说《血色子午线》归为虚无主义的代表作,认为该小说只是向我们展示了纯粹的屠杀,缺少了伦理内涵。虽然一些研究阐释了小说所蕴含的伦理内涵,但是多数疏于对作者的伦理判断的认识;并且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作品隐含的伦理内涵的寥寥无几。  实际上,科马克·麦卡锡在小说《血色子午线》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聚焦类型以及话语类型不但清晰展示了小说中人物间的伦理关系,同时也明确传达了他的伦理判断。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以及利奇和肖特的话语类型理论分析小说《血色子午线》的叙事特点,旨在研究麦卡锡如何运用不同的聚焦以及话语类型表现人物间的伦理关系并传达出他的伦理立场。本文旨在帮助人们充分认识到作者的聚焦策略和话语呈现方式在传达作者的伦理判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引起人们对这部小说的叙事特点的密切关注,进一步挖掘麦卡锡的叙事策略。这无疑会丰富《血色子午线》研究。

《血色子午线》;话语类型;伦理内涵;美国小说;叙事策略;科马克·麦卡锡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陈爱华

2015

中文

I712.074

56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