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30186

面向高光谱地物的在轨替代光谱定标影响因子分析

原娟
浙江农林大学
引用
高精度的遥感定量化研究离不开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支持,而地物光谱特征的精细刻画与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定标精度息息相关,刚体位移等因素使得卫星发射后存在光谱漂移,因此对高光谱遥感器进行在轨后的光谱定标非常必要。  在基于大气透过率的在轨替代光谱定标中,不同地表下垫面的选择与光谱匹配方法对定标结果存在较大影响,而目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762nm附近的氧气吸收带,针对五种典型地表类型、两种匹配方法,比较不同地表类型、匹配方法得到的定标误差。结果表明:运用两种光谱匹配方法——光谱角度匹配法和欧氏距离法得到的定标误差基本相同;进行影像选取时,要选择地表反射率在该谱段平缓变化的地物,植被和人工地物类型中个别地物如橄榄绿光泽涂料不适合用于定标。  相较于天底观测,临边观测模式受地表辐射影响较小,使得在该成像模式下的在轨光谱定标方法影响因素较少,更容易控制定标精度。本文针对定标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遥感器扫描大气的切线高度及地表的影响开展研究,实验证明切高在6~11km范围内的定标误差最为稳定,适合临边光谱定标;针对定标过程中大尺度视场下地表类型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植被和人工地物由于其光谱曲线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得到的定标误差较大,甚至部分匹配误差达到1nm;雪地、枯萎植被和沙地的定标误差较小,定标误差在0.4nm以内,这也和基于天底观测模式得到的结论相印证。

高光谱遥感;在轨光谱定标;地表下垫面;天底观测;临边观测;植被覆盖

浙江农林大学

硕士

森林经理学

徐爱俊;张文娟

2015

中文

S757.2;TP75

84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