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27360

陕西现代国画艺术的审美传承与发展

董卓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引用
国画艺术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陕西国画艺术家饱受秦、汉、唐文化纯朴、宏大、浑厚、刚强和绚丽多彩品格的熏陶,十分重视诸如艺术的民族风采、地域特色和个性风格这些课题,在传承与借鉴的艺术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艺术精神和不同的艺术创作特点、作品风格。  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注重对中国画的时代特色与现代风格的探索,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引导下,将时代的现实特征与艺术家的人生理想、西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结合,并转换为一种审美上的崇高与大气,成为新时代中国画的代表。  以刘文西为旗手的“黄土画派”是以人物画为主、以西安美院为主体的学院派模式,在艺术的选择意识上,“黄土画派”在坚持继承历史传统、关注本土生活的同时,还向世界优秀艺术学习,吸取西洋画的造型精华。他们长期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作品以表现黄土地文化生活境况、黄土地现实生活、黄土地传统文化精神为主题,形成了阳刚豪放、以人物画为主、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  “长安画派”之后,赵振川、王西京、崔振宽等一大批活跃于陕西画坛的中青年画家继承和发扬了“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立足黄土、扎根生活、反映现实,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乡土风情,以新的审美情怀和语言方式,构成了鲜明的艺术风貌,使新时期的陕西国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现代性的转变。他们出色的成绩使“长安画派”的精神和创作思想在新时期得以延续,使“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新的阐释,更多地承载了当代的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陕西国画艺术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态势,与此同时在创作繁盛的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陕西国画艺术要实现现代转型必须首先使作品真正具有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家必须切实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类的现实命运,国画艺术的改革只有纳入到社会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才有意义。

国画艺术;审美传承;地域特色;民族文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

哲学

陈元龙

2014

中文

J212

75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