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727359

《白鹿原》审美意蕴探析

赵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引用
《白鹿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作品一经问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之相关的文学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小说中大气磅礴的民族、家族秘史,深邃的思想内涵,娴熟的艺术手法等一直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在已有论著的基础上进行借鉴与创新,从美学视角出发,对《白鹿原》的审美意蕴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析。  小说以对底层人物形象的真切刻画和乡村生活面貌的真实勾勒,构成了表现对象之真;以对农村生活的巧妙加工和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构成了艺术传达之真,从而在生活真度上呈现出再现和表现相统一的审美意蕴。  小说以描写人物和反映历史的长时间跨度,巧妙地借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通过对革命和变革的壮阔历史和两大家族的恩怨纷争的描写,讲述整个社会与时代的大动荡与大变迁;最后,作者在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赋予作品以饱满丰盈的现实生命感和历史质感,从而使《白鹿原》在历史厚度上呈现出深入和超越相统一的审美意蕴。  小说所描写的具有地域色彩的农耕文化、祠堂文化,以及具有传承性的岁时节庆礼仪、艺术文化民俗,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以对仁义忠孝文化、宗法家族文化等厚重的儒家文化的反思,和对糟粕部分给以尖锐批判的同时,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作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小说通过人物对文化形态的把握来探索多元文化形态下闪耀的人性光辉,从而在文化广度上呈现出形态与价值相统一的审美意蕴。  小说塑造了践行仁义之理的主人公白嘉轩、传统文化培育的人格代表朱先生,将传统道德下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人性之淳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对关中的满腔热爱转化为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刻画了虚伪阴险、贪恋权势的鹿子霖、贪婪狠毒的革命投机者白孝文,将个人欲望与特定的传统文化产生的冲突所造成的人性之恶无情地展示出来;《白鹿原》描写了走不出封建宗法礼教的白嘉轩、生性叛逆善恶交织的鹿兆谦,男权意识下的女性悲剧形象田小娥,作者抛弃了形而上学的人性论观点,在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中看人性,凸显出人性的复杂多面性。小说以对封建文化濡染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的深入剖析,在人性深度上呈现出崇高与荒诞相统一的审美意蕴。  小说探究了民族生存问题,展现了真实的历史和文化,解读了农民生存状态,还原了真实的现实和生活,再现了价值观的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性;作者深厚的语言艺术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成就了全书雄浑厚重、大气恢宏的史诗气韵,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内容;读者、评论者对文本的解读,改编者对文本的改编,使小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文本醇度上呈现出解读与重构相统一的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是小说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白鹿原》蕴藏的深邃而丰厚的审美内涵,有助于探索陈忠实在创作中闪耀的文艺创作思想,拓宽了《白鹿原》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领域,丰富了当代文艺美学研究。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审美意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

哲学

陈元龙

2014

中文

I207.425

79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