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幻化的空间——探索超现实主义雕塑的表现语言

游婧婧
杭州师范大学
引用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主张放弃理性、拒绝逻辑思维,进行绝对自由的艺术创作。超现实主义雕塑比绘画、诗歌的发展要慢,因为用实体来表现幻化的空间是很难的。但是他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遵循雕塑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对物象造型进行非理性的扭曲变形和非逻辑的并置,在空间构成上进行矛盾、怪诞的处理,塑造出富有想象的荒诞形象,并把荒诞的情境引入雕塑。  本文以超现实主义雕塑的表现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超现实雕塑作品,从而总结出超现实主义雕塑语言的五个主要特点,分别是荒诞情境引入、表现与再现、物化的象征性、矛盾空间、诗意般的语境。我把这种自由而多样的雕塑语言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超现实主义雕塑的物质性与想象性结合起来,来表达如几米的漫画、宫崎骏的电影中所呈现的童稚主题的情感,使作品中充满童真、稚气、纯朴的超现实境界,并唤醒人们久违的记忆。

雕塑艺术;艺术创作;幻化空间;艺术语言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

艺术·美术

郭涛

2015

中文

J304;J306

20

2016-0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