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695819

新型表面活性剂构筑的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能力

张恒明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为稀释法研究Gemini表面活性剂构筑的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第三部分为C16mimBr(CTAB)形成的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其比较;第四部分为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构建的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  一.绪论  主要介绍了微乳液体系的形成机理与柴油微乳液的研究进展;详述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与双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对W/O稀释法作了简要介绍。  二.稀释法研究Cn(Bim)2-2Br,CnmimBr构建的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  分别用Gemini表面活性剂Cn(Bim)2-2Br和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nmimBr构建了多种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并用W/O稀释法等研究了Cn(Bim)2-2Br/醇/柴油/水和CnmimBr/醇/柴油/水两种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等。  (1)随Cn(Bim)2-2Br和CnmimBr分子碳链的增长,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膜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变大,说明形成柴油微乳液体系的自发性变大。  (2)Cn(Bim)2-2Br与CnmimBr相比,-ΔG值较大,更易形成柴油微乳液。  (3)随温度升高,Cn(Bim)2-2Br与CnmimBr分别形成柴油微乳液时,两体系界面膜中醇的摩尔分数Xia均增大。但-ΔG的变化规律不同,CnmimBr柴油微乳液体系-ΔG变小,Cn(Bim)2-2Br柴油微乳液体系的-ΔG变大。  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咪唑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构筑的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其比较  利用W/O稀释法,研究了CnmimBr(CTAB)/脂肪醇/柴油/水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等。重点考察了温度、醇和表面活性剂等对上述参数的影响。  (1)脂肪醇为正丁醇、正戊醇或正己醇时,均能形成柴油微乳液。而甲醇、乙醇和丙醇则均不能形成柴油微乳液。  (2)随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脂肪醇更易穿透界面膜。从正丁醇到正己醇,微乳液体系的-ΔG增大,自发性增强。  (3)升高温度,柴油微乳液体系中醇在界面膜上的摩尔分数Xia减小,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oaX增大,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膜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值减小。  四.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构筑的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  利用W/O稀释法,研究了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构筑的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及结构参数等。主要考察了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以及异构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对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1)当XSDS(SDS的摩尔数与表面活性剂总摩尔数之比)在0-0.1和0.8-1.0范围内时,可形成W/O型柴油微乳液体系。  (2)在复配柴油微乳液体系中,Xia和oaX值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柴油微乳液体系的值要小,而-ΔG的值则较大。表明C16mimBr与SD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3)随助表面活性剂醇分子支链的增多,微乳液液滴半径 Re与水核半径Rw均减小,液滴总数Nd增加。

柴油微乳液体系;表面活性剂;相行为;增溶能力;结构参数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无机化学

柴金岭

2015

中文

TE626.24;TQ423

62

2016-0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