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648638

基于心理内化论的大学生逃课行为研究

周晓婧
三峡大学
引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困惑和难题。目前,逃课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公开化、正常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大学生逃课行为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研究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论文以A大学本科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通过对A大学大学生逃课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的数据和学生访谈所获的信息。发现大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引起的,有负面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因素包括学校管理、教学活动、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几个方面;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认知、学生动机、学生心理、自我管理等几个方面。其次,应用心理内化论解读大学生逃课现象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学生主体对知识、道德和智力负内化而产生逃课动机。只有明晰大学生逃课行为负内化心理机制的形成,才能有的放矢的从心理内化论的角度采取应对策略。  如何有效地实现知识、道德和智力的正内化,从而显著地抑制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最后,有针对性地从五个方面提出矫正策略:一、构建高校管理制度:课堂实行点名制度;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真正落实教师考核制度。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利用新媒体的多功能优势,教学方式多样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完善学分制建设。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理想信念内化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大学生危机感,适度压力激发学习潜能;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挫折教育和自律教育。五、优化育人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氛围;建立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外化机制;树立学生朋辈榜样力量;优化网络环境;优化家庭环境,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制度。  我们不仅要将知识经验、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内化与心”,还要“外化于行”。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唯一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逃课行为;心理内化论;矫正策略

三峡大学

硕士

高等教育学

何伟军

2015

中文

G645.5;G642.471

61

2015-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