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次抑菌浓度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诱导肺炎支原体耐药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唐愈菲
南华大学
引用
目的:检测5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保存的104株肺炎支原体(Mp)临床株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 Mp株,研究次抑菌浓度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敏感株的耐药诱导作用,比较诱导耐药前后Mp株耐药决定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初步探讨Mp的耐药机制。  方法:复苏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保存的104株Mp临床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检测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敏感Mp株;分别用次抑菌浓度的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吉他霉素诱导敏感Mp临床株生长10代后,再做药敏试验检测诱导传代后Mp株的MIC,与传代前的相应MIC比较,分析诱导耐药情况。PCR扩增诱导前后Mp株耐药决定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BLAST软件对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诱导前后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1)104例Mp临床株中,共分离出11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株,93例耐药株,耐药率为89.4%。  (2)用次抑菌浓度的红霉素诱导10代后,8株临床敏感株MIC增加4倍或以上,诱导耐药率为80%(8/10);吉他霉素诱导后6株临床敏感株耐药MIC增高4倍或以上,诱导耐药率为60%(6/10);阿奇霉素作用后3株临床敏感株耐药,诱导耐药率为37.5%(3/8)。  (3)10株Mp诱导耐药后有2株(20%)存在核糖体蛋白 L22 T279C突变突变;3株(30%)存在核糖体蛋白 L4 C162A、A430G、A209T突变;所有诱导菌株均未检测出23S rRNA基因的突变。  结论:  (1)104例Mp临床株的耐药率为89.4%。  (2)次抑菌浓度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诱导Mp耐药,其诱导耐药机制可能与核糖体L4及L22基因突变有关。

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机制;抗生素

南华大学

硕士

基础医学

朱翠明

2014

中文

R978.1;R375.2

52

2015-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