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604724

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种生长及其免疫特性的研究

王燕飞
宁波大学
引用
自2005年以来,我实验室展开了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病原菌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抗病优良品系选育工作,获得了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系“中宁1号”,该品系于2013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并最终将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种命名为“科甬1号”。本试验一方面对“科甬1号”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为丰产养殖及通过形态性状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对其免疫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为其抗病选育提供依据。  (一)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种“科甬1号”的生长特性  对1~6月龄“科甬1号”的8个性状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全甲宽、甲宽、大螯长节长、大螯不动指长、第一步足长节长共)进行测量,以揭示其生长规律。  1.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月龄不同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结果表明,1月龄全甲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体高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甲宽是影响2~6月龄梭子蟹的重点性状。体长对3、4月龄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全甲宽对5、6月龄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并建立了1~6月龄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2.不同月龄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长、宽、高、体重4个因子对不同月龄性状进行综合描述。结果表明,1、2、3月龄均只有第一主成分,分别为宽度因子、高度因子、宽度因子;4、5、6月龄均有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均为体重因子和长度因子。  3.形态性状生长模型拟合分析  用Logistic、Gompertz和 Von Bertalanffy三种典型非线性模型拟合各性状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体重生长过程以 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R2可达0.999;其它性状则均以 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在0.990~0.994之间。体重的快速生长区间:2.14~3.91月龄;拐点:3.02月龄。其它性状快速生长区间始速点:0月龄,终速点:2.05~2.35月龄;拐点:1月龄左右。各性状间的生长速率、生长加速率、相对增长率与绝对增长率存在一定差异。  (二)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系“科甬1号”的免疫特性  1.对20 g左右的野生蟹和“科甬1号”进行200μL浓度为1.14×107 cfu/mL溶藻弧菌注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蟹在注射后7 h时大量死亡,而“科甬1号”在14 h时大量死亡;48 h后,前者存活率为15.0%,后者为41.7%。表明“科甬1号”具有更强的抗溶藻弧菌感染能力。  2.以血细胞数量及吞噬活性、蛋白含量和免疫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对“科甬1号”和野生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血淋巴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数量、大颗粒细胞比例、血细胞吞噬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及AKP、ACP、SOD、CAT、iNOS活性在梭子蟹受到溶藻弧菌感染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变化,也即表明这些指标均能反应梭子蟹抗病程度。“科甬1号”抗病能力明显高于野生蟹,高的原因是正是由于这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差异。  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对“科甬1号”和野生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肝胰腺中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梭子蟹受到溶藻弧菌感染后,ALF、Crustin、SOD、溶菌酶及血蓝蛋白基因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基因表达水平及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其变化趋势也不同,表明这些基因很有可能参加了清除溶藻弧菌、保护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科甬1号”抗病能力明显高于野生蟹,与这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有关。

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生长规律;免疫特性

宁波大学

硕士

渔业

王春琳

2014

中文

S917.4

74

2015-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