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604718

几种生态因子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的影响

彭瑞冰
宁波大学
引用
拟目乌贼是我国主要的乌贼渔业资源,其个体大,生长快,具有极高的前景品种。随着其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关于生态因子对其胚胎发育及幼体的影响成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生态因子条件,以期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为确定其胚胎发育与幼体生长最佳温度条件,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5.0、18.0、21.0、24.0、27.0、30.0、33.0℃)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及幼体影响显著(P<0.05);胚胎发育时序的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不同的发育阶段受到温度影响不均等,胚胎发育速率的后期(初具形态期—出膜期)受到温度的影响比前期(卵裂期—初具形态期)更显著;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1.0~30.0℃,最适温度为24.0℃,最适温度下孵化率达(93.33±2.89)%,培育周期为(24.33±0.58) d,孵化周期为(6.00±1.00) 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为(96.39±3.13)%,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258±0.007) g;有效积温模型为N=284.42/(T-12.57);幼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1.0~30.0℃,最适温度为24.0~27.0℃,最适宜温度下存活率达70.00%~73.33%,特定生长率为2.39%~3.78%。  为确定其胚胎发育最佳光照周期、孵化密度和溶解氧条件。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周期L:D(0 h:24 h、6 h:18 h、12 h:12 h),孵化密度(3、6、9、12、15 ind/L)和在各孵化密度下充气与否对其胚胎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卵黄囊完全吸收率和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孵化周期影响不显著(P>0.05),对其它指标影响显著(P<0.05),适宜光照周期为L:D(6 h:18 h),最适光照周期下孵化率达(80.33±2.89)%,培育周期为(35.67±0.57) d、孵化周期为(4.67±0.57)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2.18±7.72)%、初孵幼体体重达(0.243±0.012)g;在各孵化密度下充气与否,对胚胎发育有显著影响(P<0.01),水中含氧量≤5.55 mg/L时,胚胎发育受阻。在充气情况下不同孵化密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孵化密度3~9 ind/L,最适宜孵化密度6 ind/L,最适孵化密度下孵化率达(96.67±2.89)%、培育周期为(29.67±0.58)d、孵化周期为(5.67±1.15)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65±0.31)%、初孵幼体体重达(0.244±0.005)g。由此确定,其适宜的孵化盐度为27~33,光照周期为L:D(6 h:18 h),孵化密度为3~9 ind/L。  为确定其胚胎发育最佳盐度条件和探究盐度对拟目乌贼幼体生长和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18、21、24、27、30、33、36)对其胚胎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卵黄囊完全吸收率和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和突变和渐变两种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18、21、24、27、30、33)对其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与体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盐度为30,最适盐度下孵化率达(93.33±2.89)%、培育周期为(25.67±0.58)d、孵化周期为(5.33±0.58)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27±0.33)%、初孵幼体体重达(0.247±0.006)g;不同盐度对其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体水分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粗脂肪和灰分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粗蛋白质含量随着盐度升高先增后减,饵料系数先减后增,水分含量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其生长适宜的盐度是21~33,最适盐度为27~30。  为确定其最佳的开口饵料种类与投饵量,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中华哲水蚤、短额刺糠虾、强壮藻钩虾和虾糜)对拟目乌贼幼体摄食行为、生长、存活以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和短额刺糠虾不同日投饵量(0、2、4、6、8、10 g/d)对拟目乌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开口饵料种类对拟目乌贼幼体生长、存活影响显著(P<0.05),以短额刺糠虾效果最佳,存活率为90.00%,特定生长率为4.81%/d,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开口饵料间幼体的体成分组成影响显著(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以短额刺糠虾组含量最高分别6.69%、8.56%;幼体的氨基酸含量(TAA)为439.87 mg/g~566.20 mg/g,以投喂短额刺糠虾组含量最高(566.20 mg/g);(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EA)含量为5.40%~6.61%,投喂短额刺糠虾组最高(6.6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EA)含量为36.67%~41.83%,投喂强壮藻钩虾组、短额刺糠虾组和强化卤虫后幼体组相近(P>0.05),并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中华哲水蚤组和虾糜组(P<0.05)。投喂短额刺糠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和特定增长率随之提高,其投喂量当拟目乌贼幼体个体小于0.72 g时,日投饵量从5%~15%之间,具体可以根据摄食量(y)与个体重(x)的回归方程为:Y=0.196ln(x)+0.1774来决定;当拟目乌贼幼体个体大于0.72 g时,拟目乌贼幼体日摄活体糠虾为15%左右。

生态因子;拟目乌贼;胚胎发育;幼体生长

宁波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蒋霞敏

2014

中文

S917.4

84

2015-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