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72407

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分子LVAKT与LVFLOT的初步研究

刘荣雕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引用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对虾养殖中占绝对优势的品种;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研究宿主对虾在病毒入侵后作出的免疫应答机制,将为寻找有效防治WSSV的方法提供参考。   PI3K-Akt 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通路之一,参与调控凋亡、蛋白合成等生理功能,研究表明该通路与多种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我们从凡纳滨对虾克隆了PI3K-Akt通路中的关键因子Akt的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5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LVAKT 与其他物种保守性较高,包含一个 PH 结构域,一个催化结构域和C端的疏水区。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lvakt基因在WSSV感染后出现上调表达。此外,用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对虾原代血淋巴细胞后,病毒基因的转录受到了抑制。这些结果表明,LVAKT 在对虾与WSSV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WSSV可能通过调控LVAKT来促进自身的感染。   本论文第二部分,我们对凡纳滨对虾浮舰蛋白 Flotillin 进行了初步研究。Flotillin 是一类结合在靠近细胞质一侧的细胞膜上的蛋白,可介导内吞作用,可能与病毒的入侵密切相关。我们从凡纳滨对虾中克隆了两个Flotillin基因lvflot1和lvflot2的全长cDNA序列。LVFLOT1和LVFLOT2分别包含427和439个氨基酸,二者序列相似性达到40%,且均在N端含有一个SPFH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的结果表明,lvflot2在病毒感染后出现了显著的上调;而lvflot1也有小幅度的上升。随后,利用RNAi抑制lvflot1或lvflot2基因的表达,我们发现对虾体内 WSSV 基因的转录水平可明显地被降低。初步的结果表明 lvflot 与 WSSV病毒的感染存在密切的联系。进一步,我们将对lvflot在细胞内吞中的作用进行研究,阐明其与 WSSV 感染的相互关系。这将有利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寻找阻断WSSV的靶点提供依据。

AKT;Flotillin;凡纳滨对虾;WSSV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硕士

海洋生物学

徐洵

2013

中文

2014-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