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72402

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晓飞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引用
  在南海北部上升流区和陆架陆坡区各选取8条断面,通过分析水体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特征,和悬浮体组分、现场粒度平均粒径、体积浓度特征等,研究了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的特征及其受控机制。   研究表明,南海北部上升流区底部雾状层普遍发育,个别站位存在表层雾状层,高能的海岸过程和来自港湾、河流的高输入物质为表层雾状层和底部雾状层提供物源。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底部雾状层普遍发育,在珠江口外的内陆架和外陆架陆坡区表层雾状层比较常见,陆坡区中层雾状层比较发育。本区雾状层的物源主要来自珠江入海泥沙,台湾西南部的河流的入海泥沙,海南岛上河流提供的陆源物质,生源颗粒物。   陆坡区底部雾状层内颗粒物离开海底向海横向扩散的趋势非常明显,陆架边缘的雾状层的水平扩散是陆架颗粒物质向深海输送的重要方式。   南海北部底部雾状层的强度和扩散范围主要受水团性质、河流入海物质的扩散、底质再悬浮等控制,海洋雾状层的结构特征和层内颗粒物的垂向扩散、横向输送与影响本区的水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珠江口外18-6、18-7断面的现场粒度平均粒径和体积浓度断面图显示,雾状层内颗粒物的平均粒径范围分别为30-110μm,50-110μm,下层水体体积浓度的高值区与雾状层的范围比较一致。   对悬浮体的EPMA分析表明,陆架边缘上层雾状层内颗粒物主要是生源颗粒物,中层雾状层和底部雾状层内颗粒物以陆源颗粒物为主。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依托于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CJ13, 908-01-CJ18,908-ZC-I-05)进行。

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影响因素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硕士

环境科学

陈坚

2012

中文

X32

2014-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