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张小文
赣南师范学院
引用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它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状况,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三所师范学院教师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研究工具为《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了解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社会宏观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缓解、消除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但总体上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状况属于中等强度。   (2)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收入、任职和是否住新校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社会支持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6)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职业倦怠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情绪衰竭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去个性化与支持利用度成显著负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7)解决问题、求助与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8)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9)解决问题、求助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10)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赣南师范学院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吴磊

2011

中文

2014-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