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

周芍
暨南大学
引用
  丰富而特独的量词广泛存在,是现代汉语区别于英语等语言、乃至汉藏语系区别于非汉藏语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特征。量词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其语法形式较简单,在形式语法占主导的地位的时期,也一直不被重视。近十年来,随着语义研究和认知理论的兴起,量词独特的研究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总体上说,对于量词使用规律和内在特征的分析都仍然远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词的特征只有在词与词的组合中才能显现出来,而有关量词与名词或动词组合的研究却还刚刚起步。  从分布和语义功能上说,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部分,名量词是量词的主体部分。本文在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同时基于对国内外有关理论的思考,以名词与名量词的组合关系为对象,力求描写并解释名、量词组合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一个名词与量词相互选择的动态系统。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语义句法的双向选择性理论和认知理论。  论文共十一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为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从宏观上整体研究进行理论奠基。  第一章是绪论,说明名、量词组合关系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是对名词量词关系研究历史回顾和前景展望,目的是吸取前贤的经验并分析有关研究的不足,使我们的研究能够脚踏实地又有的放矢。第三章对量词的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了以前分类的缺憾,主张量词分类应该坚持贯彻一次分类仅使一个标准,可以进行多次分类,并且重点讨论了以语义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这是进一步讨论的前提。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论文的第二部分,讨论名词在名量词组合中的主导地位和量词的反制约作用,这是也是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一个名词与量词的双向选择理论框架。  本文认为,名词与量词的组合不是所谓“约定俗成”的,而是在“语义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选择。名词在名量组合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名词与量词组合因素复杂,但始终围绕名词的意义从某个角度进行量的限定。一个词能够成为量词,通常是某个名词事物的凸显特征,或者通过某种特定联想与事物建立“量”的联系。从深层次上说,这正是认知规律在语言机制中的表现。语言机制中的名词特征为量词提供了可选择的范围,而名词的实际形式与语境因素则是挑选与运用的过程,这其中仍然是名词的语义来决定,包括数量因素、物体占据空间的方式、事物的不同类型和名词的多义项等多种因素。而说话人的心理强调点、喜恶和语体的要求等语境性要素也影响名词对量词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量词不是完全被动的,一旦与名词形成组合,量词就会对名词产生各种影响,包括使名词语义细节化、对多义名词义项的分化、使名词类别概念具体化及使名词的语义更加丰富等。这种影响是临时的而非固定的,但决不是任意的。总的来说,名词与量词处于双向选择的动态网络之中,它们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这是我们讨论名词量词组合关系的理论前提。  第六章到第八章为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与量词组合的内在规律进行具体分析,讨论认知因素对于量词选择的重大影响。  本文涉及到的影响名、量词选择的认知因素有三个方面,包括认知原型、意象图示和人脑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加工。世界是由事物和关系组合的,原型指向事物,而意象图示指向关系。现实世界与语言不是直接对应的,必须通过人脑的认知加工和筛选才能建立联系。而量词的语义通常包含这三者的其中某一因素,并且影响到其与名词的相互选择。第六章从共时的角度,讨论认知原型对名词、量词组合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几组近义量词,它们各自的原型所具有的特征之间的细微差异,反映到语言中就成为各自不同的语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造成了量词在功能上的分化。量词的语义如果指向某个意象图示,就必须要了解这个图示所表示关系的真实面貌才能真正掌握量词的语义内涵。意象图示的形成常常需要经过历时的发展才能逐渐稳定,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理解量词语义的细节特征和使用规律。在第七章,

名量组合;双向选择;认知解释

暨南大学

博士

汉语言文字学

邵敬敏

2006

中文

H146.2

201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