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63091

壮锦文化符号的生成与现代重构

宁清丽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在现代社会,文化因素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个性的文化是各个民族在当代得以立足的根基。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民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备受重视,成为民族—国家发展经济、维持本族群在社会文化中强势地位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突显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成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民族文化资本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论文旨在以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壮锦为例,借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田野调查研究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在现代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而探究民族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建构问题。论文主要从“申遗”、歌剧《壮锦》两个方面来展现文化符号的重构对传统文化资源所进行的现代运作。对于壮锦这一能够在新的社会语境背景下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民族传统来说,它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价值是其在现代资本运作的基础。在多种话语并置的现代社会,衍生于传统的壮锦文化符号在当代的发展,虽然不可避免地离开了原初语境,使得原生形态亦逐渐淡化,但却是在原初文化语境的影响场域之下得以重塑。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是壮锦文化品牌打造的核心要素,一步步地将其编织为壮族文化符号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则是文化符号的主要缔造者,积极利用民族—国家所赋予的合法性,使壮锦这一民族文化获得国家的认可,增加人们对壮锦文化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在这里,历史并不总是“真实的”,而是基于文化符号打造的需要不断突显、优化、删除或改变了的历史片段。而民族的历史记忆重新表述的过程,亦是族群重新建构自我形象与身份认同的过程。在壮锦文化符号重构的过程中,其中的权力关系的互动、利益的争夺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也关系到壮锦文化符号的再生产的性质与内容。不论是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的壮锦,还是被艺术化为代表壮民族文化符号的壮歌剧《壮锦》都是在各方力量的主导和推动下获得新的意义,体现着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当前“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壮锦这一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力量的驱动下,各种审美的、经济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众多因素渗透期间,为壮锦文化符号在当代的传承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民俗属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部丧失殆尽,而是被融合进新时代的传统中,与现代文化相融共生,继续自己的神话讲述。

壮锦;符号重构;文化传承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覃德清

2010

中文

G122

201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