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63085

种类量词的认知研究

冯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种类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名量词中的一个小类,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语言现象。虽然如“种、类”之类的量词使用频率很高,但种类量词研究却是量词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将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三个平面理论等对种类量词进行整体的和个例的研究。第一章是对种类量词进行整体研究。首先对种类量词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综述,发现前人对种类量词的相关研究多是有关种类量词的归属问题,主要有这么几种意见:量词“种、类”等归属不明确;把量词“种、类”等归划为集合量词;把量词“种、类”等归划为个体量词;“种、类”等量词独立成类。关于种类量词语义特征的探究,我们把前人详略不等的论述整理归纳为表示分项列目、表示范围层次、表示次弱空间性。另外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种类量词做出整体性分析,根据顺序义和种类义对非度量衡量词进行划分,重新对量词系统特别是普通量词划分小类,确定种类量词在量词系统中的地位;归纳概括种类量词的语义性质,分别是表示种属类别、表示对象通用、表示非止一个;在形式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下确定种类量词的范围,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范畴化理论和原型理论确定典型种类量词和非典型种类量词。共确定了18个种类量词,分别是种、类、样、个2、款2、码2、号3、门1、路2、宗4、派1、等2、级3、流2、品2、番1、色、般等,其中“种、类、样”是典型种类量词,其他成员则是非典型种类量词。第二章是对种类量词进行个案研究。通过个例的分析描写,揭示典型种类量词之间的语义等差异规律以及新兴种类量词的范畴化过程规律。第一节是比较和辨析典型种类量词“种”“类”“样”。典型种类量词“种”“类”“样”具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句法形式、使用范围以及意义的差异。我们根据强调外部对立性和强调内部层级性的不同对“种”“类”进行辨析,兼论“样”,从而深化对典型种类量词和名词搭配规律的认识,探讨制约典型种类量词运用的因素。结论是:“种”具有外部对立性,强调同一层级的对立,数量可单一;“类”具有内部层级性,强调内部不同层级的区分,数量必多指;“样”具有强外观义和个体倾向性,强调归同,数量可单一。语义是影响典型种类量词运用的基础因素,语用因素是制约“种”“类”“样”使用的重要原因,另外还与语体有关。就表人名词性成分而言,表人名词性成分比较倾向与“种”形成选择关系,对人进行主观评价、下定义做判断等通常使用“种”,需要通过语言形式达到强调的表达效果时可以选择“类”;就表动物名词性成分而言,凡是能够接受量词选择的表动物名词性成分,基本上都能接受“种”的选择,需要激活种群层级系统的时候才会选用“类”;就表植物名词性成分而言,不强调种养结果而以自然状态存在的植物类倾向选择“类”;就表一般具体事物而言,对事物的性质概念下定义做判断多使用“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倾向选择“种”,与人类日常生活距离相对较远或有严密科学系统层级分类的事物较多地使用“类”;就表抽象事物而言,疾病类、风俗习惯类、感觉感受类、一些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只能用“种”,问题消息类等倾向选择“类”,抽象程度越高的事物越倾向于选择“种”。第二节是借用种类量词研究“个”。探讨量词“个”种类化的句法环境、语义特征和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关系。我们认为“个2”除了具有种类量词的共同语义之外,还具有强口语化的特点。“个”表示种类是动态语义,在解注分承式、语素包含式、指量关系式等语法环境中更容易种类化。表种类的“个”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主要是抽象名词,其次是上位概念词,并在语境中选择修饰一些具体事物名词和“非量化名词”。第三节是对新兴种类量词进行范畴化研究,确定其中心成员,把握其扩展路线,进而勾勒出新兴种类量词范畴化的总体过程。量词“款”是在自身词义基础上发展出种类量词用法的,它在语义类推、词汇转义和方言接触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而来。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从服装不断扩展到饰品、食品、高科技商品、日常生活电器用品等其他类别,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一个“款”范畴。这个范畴化的过程是从原型成员“服装”开始的,然后到“饰物”等其他典型成员的近距扩展,到文化品类的远距引申,再扩展延伸选择人和动作这些边缘成员,总的来看,越上位的概念越容易接受“款”选择。最后我们在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内容和方法,并对本研究的价值和局限作出说明。总的来说,我们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紧紧抓住语义和认知探索种类量词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和切入方式的新颖性。

种类量词;认知;语义;类别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宗守云

2010

中文

H146.2

201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