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62939

印尼华侨华人与原住民的融合问题研究

陶晶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印尼是东南亚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素有“千岛之国”的美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二战后印尼原住民与华侨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如何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民族政策,改善印华关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印华之间的民族融合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西方殖民者东来前的印华关系、荷兰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苏加诺时期的统合政策、苏哈托时期的全面强制同化政策、后苏哈托时期的民族平等和文化宽容政策,从中揭示出印尼通向民族融合的正确之路。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五章:第一章,历史上的印华关系及其特点。系统论述了二战前印华关系由融洽走向分离的全过程,并找出其历史根源,为研究二战后的印华关系做铺垫。第二章,苏加诺时期印尼对华人的统合政策。苏加诺时期,印尼对华人实行统合政策。它将华人视为印尼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享有与原住民同样的权利与义务,采取印尼团结华人、华人热爱印尼的办法来实现民族的统一。因此,统合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体现,符合民族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背景下,苏加诺统治后期,印华关系开始改善。第三章,苏哈托时期印尼对华人的全面强制同化政策。苏哈托时期的全面强制同化政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印尼的民族主义属性。从实施的目的上看,它是要华人实现对印尼的认同,进而达成印尼的民族融合。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华人确实完成了认同的转变。华人认同的这种根本性转变是好的,它为以后印尼制定新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全面强制同化政策也是一个民族压迫和强迫改造政策,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其最大错误在于给印尼华人贴上了一个“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标签,华人的各种基本民族权利被堂而皇之地剥夺殆尽,造成华人社会地位低下,印尼人盲目自大,并且原住民的排华心理和排华行为没有消除的局面。因此,全面强制同化政策虽然解决了华人对印尼的认同问题,却并没能解决原住民对华人的认同问题,它不仅没有解决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历史恩怨,反而还将冷战思维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原住民对华人的偏见和歧视进一步加深,最终酿成“五月暴乱”。由于全面强制同化政策违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这就注定它不能建成一个和谐的印华关系。第四章,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对华人的民族平等和文化宽容政策。1998年5月21日,苏哈托政府倒台,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期。后苏哈托时期,全面强制同化政策受到“五月暴乱”、政治民主化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再加上印中关系已经转好,华人在政治上已经同化,因此印尼最终改全面强制同化政策为民族平等和文化宽容政策,走上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民族融合的正确之路。如今印尼华人的处境已经好转,但是印尼华人社会仍然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印尼要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还需各方共同努力。第五章,印尼通向民族融合的正确之路。在印尼通向民族融合的正确之路上,需要原住民、华人和印尼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印尼原住民方面,印尼原住民应彻底停止排华,放弃排华心理;放弃原住民优先主义;对华人文化应有一颗包容之心。在华人方面,华人应该热爱印尼、融入印尼,同时还要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在印尼政府方面,印尼政府应该彻底放弃苏哈托时期偏颇的民族政策,而改走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民族融合的正确之路。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印尼才能最终实现民族融合。总而言之,历史上,印华关系经历了由融洽到分离再逐步走向融合的变化过程。事实证明,错误的民族政策有损印华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建设和谐民族关系的唯一出路,印尼能够建成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良好的中印关系无疑对中国、对印尼、对华人都是有利的。

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原住民;民族融合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专门史

蓝武

2010

中文

D634.3

201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