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62692

诗人孙大雨综论

王梦菡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孙大雨(1905-1997),新月派诗人、理论家和著名的翻译家。1920年开始发表诗作,并在短短的几年内趋于成熟。他一生共创作十八首诗,虽然为数不多,在诗坛上影响也不是很大,但他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的精深探求以及由此形成的风格特征,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孙大雨的诗歌创作,早期经历了借鉴和模仿的阶段,其成果是“泰戈尔式”的小诗体。从中期开始,他在观摩英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己的诗歌风格,写下了《秋夜》、《舞蹈会上》、《夏云》等诗作。《秋夜》、《舞蹈会上》和《夏云》这三首诗是孙大雨诗歌创作的转折点。在《秋夜》中,孙大雨把诗歌中每一节的字数都按照2/3/4/3/2的形式排列,外形上像半月形。这是孙大雨对诗歌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开端。《舞蹈会上》、《夏云》内容大气,与当时众多诗歌纤细委婉的诗风已有不同。从此,诗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即形式上格律谨严,内容上大气雄朴。后期代表作有《海上歌》、《纽约城》、《自己的写照》等。这些作品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不小的震动,受到一些大家如徐志摩、梁宗岱、梁实秋、邵洵美等人由衷的赞赏。孙大雨不仅进行诗歌创作,他在新诗格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创建了音组论。在清华文学社时,孙大雨就开始了对新诗格律形式的思考,并于1925年的夏天初步“创建”音组论。他的音组理论来源于他对英诗格律理论的借鉴和他在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形式的思考。如果将孙大雨的诗和英诗作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音组论实际上是诗人从英文诗歌的格律理论中获得了灵感,在此基础上,他结合汉语言的特点,创建了符合汉语诗歌特点的新诗格律论——音组论。孙大雨不仅是诗人、理论家,也是翻译家。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八部戏剧,数量不多,但质量都很高。他首先运用自己创建的音组理论翻译莎剧,以汉语音组对应莎剧原文的抑扬格五音步,力求达旨而传神。除莎译外,孙大雨还有部分屈原诗英译、中国汉唐古诗(潘岳、刘伶、陶潜、韩愈等)英译和部分英文名诗汉译,这些分别收录在《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等著作中。孙大雨的翻译实践也受到音组论的影响。相比之下,音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影响稍显滞后。青年时的孙大雨在观摩英诗、熟稔英文诗歌格律的基础上,探索出音组原理,然后将音组原理应用于诗歌创作,创作了一些成功的诗作。而在翻译领域,音组论的运用还没有达到操纵自如的程度。到了中年,孙大雨遭到政治干扰,基本停止创作而转向翻译,这时孙大雨将音组论全力付诸翻译实践,译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并形成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奠定了孙大雨作为翻译家的地位。孙大雨一生的文学成就是以诗人为本色,横跨诗歌创作、诗歌翻译和诗歌理论建设三个领域。他的文学生涯则是早年以诗歌创作为主,中年以后以诗歌翻译为主,而诗歌理论活动贯穿始终,呈现出以创作为原动力,以理论结晶为果实,以翻译为主要园地的发展轨迹。

孙大雨;新诗;音组理论;英诗翻译;莎剧翻译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高蔚

2010

中文

I207.25

201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