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48892

从目的论视角谈法国喜剧电影的翻译

刘晓燕
山东大学
引用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作品进入到中国,观众数量也逐渐增多。自2003年中法文化年在巴黎启动后,每年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都会举办法国电影周的活动,电影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国内影视作品的翻译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影视翻译的重要性值得深思。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深受国内观众喜爱的法国喜剧电影的翻译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翻译领域,我国的影视翻译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实践。如何通过翻译理论的指导,对字幕进行翻译,传达出影片要表现的内容和幽默效果,使观众更好的欣赏到法国喜剧电影,本文将以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浅析法国喜剧电影的翻译问题。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汉斯弗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的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顾名思义,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目的。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是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在分析原文、原文作者、目标读者等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此外,目的论的奠基人赖斯根据文本类型的特点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文本,并提出“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而另一代表人物诺德则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须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并将翻译分为工具型翻译和文献型翻译,。翻译目的论突破了原来等值翻译论的框架,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动者、翻译者和接受者身上,赋予了翻译更多新的涵义,对翻译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和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应用翻译,目的论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在宏观策略上为应用翻译指明方向,还可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德国功能派理论——翻译目的论,同时介绍影视翻译及字幕翻译,以引出影视翻译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目的。第二部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国喜剧电影的翻译中,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如何根据字幕语言和电影的特点进行翻译。第三部分,探讨电影翻译中的其他问题,电影片名、专有名词和双关语的翻译等。在根据目的论对法国喜剧电影翻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此文,是希望引起各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我国对影视翻译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期望此文能带来一定的启示。

影视翻译;目的论;字幕;法国喜剧电影

山东大学

硕士

法语语言文学

罗顺江

2011

中文

H32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