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48646

《阿Q正传》的韩国语翻译研究

徐静静
山东大学
引用
鲁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文学很早就被介绍到了韩国,并在韩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韩国人柳树人翻译并发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鲁迅作品韩译的序幕。之后,包括其他的小说、杂文、书信在内的《鲁迅全集》也被译成韩国语并发表。其中,小说《阿Q正传》被翻译的次数是最多的。然而通过译文与原文的对比研究发现,在《阿Q正传》的众多翻译本中却依然存在着不少翻译问题。众所周知,翻译也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而外国文学的翻译不仅要将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介绍给外国读者,同时还应将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异域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并且,译文是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的根本依据,如果译文有误,读者不仅不能获得准确的原作信息,而且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研究也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译文中存在的翻译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但本人在整理、分析韩国有关鲁迅研究的论文时发现,对鲁迅的贡献以及作品的文学特色、国民性和启蒙思想意识的研究论文占了大多数,而有关鲁迅文学作品翻译本的研究论文却寥寥无几。可见,翻译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以鲁迅的典型代表作《阿Q正传》在韩国的五种翻译本为范本,来探讨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探讨翻译问题之前,首先对鲁迅文学在韩国的接受情况加以介绍,包括各个时期鲁迅文学在韩国的翻译情况,以及不同的文人对鲁迅的评价。然后用通时性的研究方法,将《阿Q正传》在不同时代的五种翻译本进行纵向的比较,揭示其不同之处。第四章将着重对《阿Q正传》翻译本中出现的典型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译者在理解和接受异国文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译者在翻译具有异国特色的文化风俗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误译。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误读影响着译者翻译的准确性。在《阿Q正传》的翻译本中集中表现在对中国特有的风俗习惯的误译、对成语和俗语的误译、以及对有关历史文化信息的误译这几个方面。文化的不同带来的误译必然要通过整合文化差异来解决。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应提前对作品内容、作家、作品背景以及作品中所包含的异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以减少因文化误读带来的误译。可以根据读者对外国文化信息需求程度的不同,适当选择“异化”法或“归化”法来翻译。如果译文比较倾向于向读者提供更多异域文化的信息,并保留更多的异域特色,可以选择更贴近作者的“异化”法;而译文若是着眼于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则可以选择更接近读者的“归化”法。而为了更好的翻译原作,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这两种方法并用。由于译文与原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对原文进行一字一句的翻译。但《阿Q正传》的翻译本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影响原文信息完整性的删减,主要是对注释和文中句子的删减。鲁迅的作品对一般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连对内容的解释都删掉的话无疑会增加作品的理解难度。这也违背了对原文“忠实”的翻译原则。在不同的翻译本中对同一人名或地名的翻译各不相同,这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参照韩国文教部1986年外来语标记法案,对中国的人名和地名进行统一的音译。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对韩国有关鲁迅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加深读者对鲁迅文学以及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够引起译者对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视。文学作品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不仅要求每句话翻译准确,还必须把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要做到这点,需要中韩广大的翻译工作者做出更大的努力。这对扩大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鲁迅文学;《阿Q正传》;韩国语翻译;翻译问题

山东大学

硕士

亚非语言文学

金哲

2010

中文

H55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