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福建沿海织纹螺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刘炜明
厦门大学
引用
织纹螺是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r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狭舌目(Stenoglossa)、织纹螺科(Nassariidae)的一类动物。它们是广温广盐的腐食性种类,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海域,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记录了286种织纹螺,在我国南方沿海种类较多。织纹螺肉质鲜嫩,一直以来人们都有食用它的习惯,但部分种类织纹螺体内含毒,近年来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我国没有关于织纹螺的分类检索表,很多人鉴定时多是看图识字。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记录的织纹螺,发现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很多,形态分类比较混乱。福建沿海织纹螺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普通居民或相关管理者提供容易识别不同种类织纹螺的检索表,防止织纹螺中毒事件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织纹螺分类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详细观察福建沿海织纹螺的贝壳形态和齿舌结构,以及应用分子标记测定织纹螺18S rDNA序列,对福建沿海的织纹螺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描述了2003-2006年在福建沿海获得的15种织纹螺的形态特征,对比历史资料,初步认定2个新记录种,2个新种。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拟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parasuccinctus)和厦金织纹螺(Nassarius xiajinensis)。2.运用多变量统计软件聚类分析数字化的织纹螺贝壳形态特征,然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编制了福建沿海织纹螺检索表。对几组贝壳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织纹螺进行了形态特征对比。3.运用数码显微镜观察和拍摄了10种织纹螺的齿舌结构,获得织纹螺的齿式为0,1,1,1,0,即无缘齿,左右各1个侧齿,1个中央齿,中央齿上又有许多小齿。根据不同织纹螺齿舌的整体形状,侧齿的形状,中央齿小齿的数目等编制了齿舌为基础的分类检索表。4.初步探讨了织纹螺的分子分类学标记,成功扩增出了5条不同种类的织纹螺的18S rDNA片段,并对这些片段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该片段上的同源性非常的高;结合其它腹足纲的18S rDNA片段,用邻位加入法构建了腹足纲的分子进化树,找出织纹螺与其它腹足纲的亲缘关系。

织纹螺;分类学;齿舌;分子系统发育

厦门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蔡立哲

2006

中文

S917.4;Q95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