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典型赤潮藻对磷的生态生理响应

欧林坚
厦门大学
引用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船基围隔和室内培养实验等手段,研究中国近海若干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限制与胁迫状况,选取几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研究该赤潮藻对营养盐(主要为磷)的生态生理响应,探讨赤潮藻的磷竞争策略,分析赤潮藻在磷营养代谢上的竞争优势及其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现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结果表明,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台湾海峡的南部海区、厦门港等研究海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胁迫。其中,又以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的磷胁迫状态最为严重。结合现场营养盐、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及营养盐加富围隔实验数据,表明,春季长江口赤潮高发区内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磷营养盐的限制。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加剧。2002年、2003年和2005年春季(4 ~ 5月),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内,浮游生物群落存在磷胁迫状况(2005年春季长江口外近岸水域除外),这一胁迫程度在2003年春季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期间有所加剧。APA粒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是AP主要的提供者。2005年春季,高比例的酶标记荧光(ELF%)表明优势种甲藻受到显著磷胁迫,是该海区AP的主要贡献者,硅藻和金藻几乎不存在磷胁迫。2004年夏季(7 ~ 8月),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受到磷胁迫。在近岸上升流区内,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加深。高比例ELF%表明甲藻受到严峻的磷胁迫,此外优势种硅藻,如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 )、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的磷胁迫程度也较为严峻。2005年冬季(3月),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有所缓解。2.海区AP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受多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溶解氧、营养盐的浓度与比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丰度)共同作用,且不同因子的作用效力不是一定的,随海区实际情况有所改变。多数情况下,营养盐是调控

典型赤潮藻;磷;溶解态非活性磷;生态生理策略;碱性磷酸酶

厦门大学

博士

环境科学

黄邦钦

2006

中文

X55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