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432147

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研究

徐乔
安徽财经大学
引用
快速城市化阶段,长期累积的各种矛盾凸现,不断扩大的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隐患,威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也是当前化解经济社会矛盾的需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安徽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特征尤为明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安徽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差异,既是城乡二元特征的表现,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结果,作为发展的物质基础,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是消除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基本路径。  因此,本选题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理论上的一般性和实践上的代表性。  本研究从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差距情况,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城乡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综合评价,运用协调度模型计算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度。我们分别考察了安徽省的协调度时间发展趋势和17个地级市的协调度截面水平,以求了解全省和各地市协调度结构状况。研究证实,1999年至2009年间,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中级协调水平,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快于城市,但很不稳定,缺乏长效机制。与之相比各个地级市的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度更低,将近一半城市处于不协调的程度,最高仅达到勉强协调,且全省各市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布结构,不同区域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诉求也不同。因此在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提出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理论现实意义,概括文章基本框架、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论文综述,分别涉及国内外基础设施基本概念研究、基础设施供给理论研究、我国以及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发展问题研究、基础设施指标和赋权研究以及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第三部份为本文实证部分,分别从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协调度计算,其中对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拉开档次”赋权方法和距离型协调度以及复杂系统协调度(2E协调度)模型予以详细介绍,简单总结实证结果。第四部分为原因对策分析,结合学者研究,在本文实证的基础上探求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根源和解决办法,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的创新点。一是对协调度模型的动态应用进行探索;二是从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这一较新角度来研究城乡协调发展;三是研究对象是安徽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论文不足。一是数据难以收集,不能精确度量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二是模型还应进一步研究;三是原因分析仍需深入。

基础设施;城乡经济;协调度模型;安徽省

安徽财经大学

硕士

国民经济学

戴为民

2011

中文

F299.24;F127.54

90

2014-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