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陈书胜
安徽农业大学
引用
随着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突出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强调要充分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各项要求,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调整和重塑经济布局。为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要切实考虑不同区域的各资源要素利用状况,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开发密度,将人口、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城镇化等关键因素统筹发展。  改革开发以来,安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升级和优化,发展了很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沿海东部地区开始向安徽皖江城市带进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本地区也出现了国土资源开发过度,空间开发失衡,空间布局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利用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机遇,实现本地区产业转移优化升级,实现安徽充分融入长三角城市圈。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是在产业转移和主体功能区的大背景下,根据经济学有关产业转移的专业化知识建立各种指标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从经济增长水平、城市化水平、产业转移类型等方面对安徽省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各类主体功能区的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区域类的产业转移存在不符合功能区定位、能耗水平高、产业集聚水平低等问题。  本文严格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产业转移的战略:安徽省优先开发区要提高产业结构层次,着力发展和承接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并完成该区域内部分产业的转移;重点开发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集群,有选择的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限制开发区坚持适度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适当发展特色产业;禁止开发区要把生态调节和保护功能放在第一位,控制产业活动。

主体功能区;产业转移;经济布局调整;生态调节

安徽农业大学

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程克群

2013

中文

F127.54;F207

48

2014-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