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87295

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李晟
安徽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研究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牡荆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的推管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牡荆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别记录和测量正常时刻、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和再灌注60min时刻的心电图ST段抬高值;再灌注结束后,取大鼠心脏进行TTC染色,比较心肌梗死体积变化;测定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ERK1/2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同时采用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检测牡荆素对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值和血浆粘度值,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影响。采用大鼠颈总动脉-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牡荆素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中血栓干湿重变化的影响。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时刻,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再灌注60min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基础值,牡荆素高剂量组和葛根素组在再灌注30min、60min时,能显著抑制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体积明显增加,牡荆素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心肌梗死的体积,其中牡荆素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心肌梗死体积,与模型组比较减少约40%左右。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H、CK的活性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牡荆素各治疗剂量组与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血清中LDH、CK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呈显著性降低,牡荆素各治疗剂量组与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此外,牡荆素高、中剂量组及葛根素治疗组可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MDA含量的增加。  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仅有少量NF-κBp65和TNF-α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p65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牡荆素各治疗组与葛根素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p65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1/2和磷酸化c-Jun水平均明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牡荆素各治疗剂量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可显著抑制磷酸化c-Jun水平的增高,并显著增加ERK1/2的磷酸化水平。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粘度值及血浆粘度值均显著增高,出现异常,同时红细胞(RBC)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牡荆素高剂量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值和血浆粘度值,另外牡荆素高、中、低各剂量组对RBC变形指数的异常降低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各组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在大鼠动-脉旁路血栓模型上,牡荆素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栓的干重,对血栓湿重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明显的减少大鼠心肌梗死的体积,降低血清中MDA的水平,提高SOD的活性,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其部分机制涉及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的抑制,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ERK1/2的上调与磷酸化c-Jun的下调。另外,牡荆素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提高RBC变形能力、抑制血栓形成等有关。

牡荆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抗氧化机制;蛋白表达;磷酸化

安徽医科大学

硕士

药理学

董六一

2013

中文

R542.22;R285

63

2014-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