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75438

西安市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崔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引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城市空间的不断向外扩展,许多大城市借由其自身高技术产业基础或现状优势,在边缘区或近郊依托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发建设科技新城。西安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如何依托其人才资源、产业配置等优势,客观认识其科技新城或未来有潜力发展为科技新城的区域内现有的空间结构形态,探讨科技新城未来空间发展模式,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长安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立发展,虽然一个具有教育科研资源,一个拥有科研及高技术产业的综合优势,但一直未能真正意义上将自身乃至彼此的优势资源加以融合利用。随着高新区的南拓,西安城市骨架被拉大,高新区和长安区在行政空间、功能空间上的融合度越来越强。如何在“产学研居服”一体化的视角下,形成复合型城市空间,承担西安市副中心的功能责任,是未来西安市科技新城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案例分析,提出我国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的四个演进阶段,并对演进过程中各阶段空间结构形态的机制特征(内在作用)和要素特征(外在表征)加以提炼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科技新城的空间结构形态特征。第三章梳理西安市新城的发展过程和科技新城雏形的出现,并通过与其他科技新城及西安市内其他新区在机制特征上的比较,得出西安市科技新城在空间结构形态的机制特征上表现出的特质。第四章通过对现状高新区和长安区空间结构形态的五个表征要素(功能结构、用地布局、网络道路、开发强度、空间肌理)进行定性分析,并基于空间句法对高新区、长安区及科技新城三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结构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判读西安市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表征要素的特征阶段,提出西安市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已有科技新城案例中寻找西安市科技新城空间发展的可借鉴模式,在对西安市科技新城产学研现状空间梳理和整体空间结构形态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产学研居服”一体化下的西安市科技新城空间发展模式。

科技新城;空间结构形态;城市化进程;功能责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陈晓键

2013

中文

TU984.17;TU984.113

137

2014-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