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朱卫
上海海洋大学
引用
脂肪是水产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在饲料中的含量需适宜。本论文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以6种脂肪水平的人工饲料投喂点篮子幼鱼56天,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性能、体成分、体脂沉积、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为生产点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对脂肪这一营养成分含量需求方面的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通过添加鱼油和豆油(1:1)等比例混合油,配制6组脂肪水平分别为4.16%、7.42%、10.68%、14.20%、16.56%、19.62%的等氮饲料,标号依次为L1、L2、L3、L4、L5、L6。以初始体重28.09±0.60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经过八周的饲养,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L3和L4组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5),且两指标均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L1与L6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四组(P<0.05);肌肉蛋白、水分及灰分与饲料脂肪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肝脏水分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点篮子鱼生长及鱼体成分分析,点篮子鱼饲料中脂肪适宜添加量为10.68%~14.20%,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点篮子鱼饲料中脂肪的最适添加量为13.94%。  2、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饲养方案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脂肪含量递增,肝脏粗脂肪在L1-L3组间增加显著(P<0.05),L1组腹腔脂肪含量最低,与L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L2组与L3、L4、L5及L6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CF)、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在 L1-L2组间显著提高(P<0.05),之后肥满度趋于稳定,脏体比与肝体比略有增加;肠脂比(MFI)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C22:6n-3(DHA)比C20:5n-3(EPA)更容易在点篮子鱼肌肉沉积。  野生点篮子鱼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实验鱼(P<0.05),各实验组C12:0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鱼,同时,除L1与L2组,其它各实验组C16:0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鱼;在肌肉MUFA含量上,各实验组与野生鱼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鱼PUFA含量与L1组相近(P>0.05),显著低于L3~L6组(P<0.05),野生鱼C20:4n-6(ARA)含量显著高于实验鱼(P<0.05),而DHA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实验鱼(P<0.05),同时n-3/n-6系数显著低于实验各组。  3、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养方案同1,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为L2~L4时胃蛋白酶活力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幽门盲囊,L2、L3组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肠道以中肠L4组蛋白酶活性最高,与其它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4组肝脏的蛋白酶活性也最高,与L2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幽门盲囊和肝脏脂肪酶活性较低,不受脂肪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 L3时,前肠脂肪活力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胃、肠道淀粉酶活性较低,随着脂肪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幽门盲囊L3、L4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AST和AL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显著降低后升高,分别在L3、L4达到最低,L3,L4和 L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L3,L4和L5组UREA含量则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

点篮子鱼;脂肪水平;生长性能;体脂沉积;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

上海海洋大学

硕士

水生生物学

章龙珍

2013

中文

S965

54

2014-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