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70584

癫痫发作后AP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关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杭妍
包头医学院
引用
目的:  从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观察癫痫发作后血浆 AP的动态变化,为 AP作为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早期、敏感的生化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动物实验方面: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分组建立小鼠全面性发作模型(最大电休克法)及部分性发作模型(戊四唑点燃法),在痫性发作后不同时间点(3h、6h、12h、24h、48h、72h)采血测定血浆AP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趋势,并与相匹配的对照组比较是否有差异。  2.临床方面:选取我院神经科门诊确诊的62例特发性癫痫患者,采集相关病史情况并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的监测,测定其血浆AP水平,以46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及儿童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浆AP水平是否有差异,观察痫性发作后不同采血时间(1d、2d、3d)血浆AP水平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病程、发作次数、频率、服药情况、痫性发作后采血时间及脑电图中放电部位、放电范围等是否与血浆AP水平的变化有相关性。  结果:  1.动物实验方面:72例癫痫组血浆AP水平(3.33±0.96)与30例对照组(0.93±0.12)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两种发作类型血浆AP水平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小鼠血浆AP水平在痫性发作后3h开始升高,于24h点达到最高,之后出现渐降趋势,48h及72h测定的血浆AP水平虽较24h点低,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  2.临床方面:62例癫痫患者血浆AP水平(5.60±1.22)与46例正常对照组(1.99±0.66)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两种发作类型血浆 AP水平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血浆 AP水平在痫性发作后1d内(24h内)达到最高,之后出现渐降趋势,2d及3d测定的血浆AP水平虽较1d低,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血浆 AP水平与癫痫发作次数及频率呈正相关,与用药情况及痫性发作后采血时间呈负相关,而与病程、脑电图中癫痫样放电部位及放电范围无关。  结论:  从动物实验及临床两方面结合初步研究得出癫痫组血浆 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痫性发作后的动态变化相似,即均于24h内升高达到最高点,说明血浆AP可以作为判断痫性发作后脑损伤的早期指标,可能对于癫痫导致脑损伤具有预警作用;临床上癫痫的发作次数、频率、用药情况及痫性发作后采血时间是癫痫发作后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提示可能与脑损伤程度及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癫痫;血浆AP;动态变化;脑损伤;电休克法;动物模型

包头医学院

硕士

神经病学

张晖

2010

中文

R742.1;R365

39

2013-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