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59647

明代土达研究

马正云
西北师范大学
引用
“土达”为故元降众,与蒙古及西北诸土著族群在历史渊源、血缘和文化上都有紧密联系,却并非都族出蒙古,成分并非单一,除蒙古人之外,还包括大量色目人。元朝灭亡后,归附的前元军民被明朝笼统地视为“鞑靼”,因有别于蒙古本部,包括多种民族成分而被称为“土达”以示区别。  元室北迁后,留居内地和归附明朝的蒙古民众散居各地,为官者称为“达官”,为民者称“达民”,入伍者称“达军”,而“土达”特指居于西北边疆以蒙古人为主的前元降众。明代“土达”主要集中分布于甘宁青地区的河州、凉州、永昌、山丹、庄浪、庆阳、岷州、西宁、宁夏灵州、固原等地,也有大量“土达”活动于华北一带。明初明朝实施“屯田制”、“移民实边”的政策,土达社会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同时农业、商业贸易、手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  明代中央政府针对元朝遗留的复杂民族形势以及蒙藏两大民族势力,创建了都司卫所、土流参治等制度,将聚居于西北边疆地区的土达归于土司管理,成功分化并融合了大批被明人称为“土达”的故元军民,稳定了西番局势,又通过贡赐与互市政策将蒙、藏、回等民族纳入明朝主导下的社会经济体系之中,最终催生了由土达分化而来的回、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等六个新民族,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新民族格局。

明代时期;土达;民族政策;民族格局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胡小鹏

2013

中文

K289

33

2013-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