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对策”古今探微

周悦
广西师范学院
引用
“对策”起源于汉初,兴盛于唐宋,是古代推行策试制度而产生的一种应用文体。这种策试制度,或由皇帝亲自提出“策问”,或由代表皇权的主考官署提出“策问”,应试士子的回答则称为“对策”。作为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研究“对策”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可以领略古人“对策”的历史贡献及其独特魅力;窥而研究古代“策问”对现代“申论”考试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汲取精髓,“古为今用”,发展和完善现代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改革和优化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当前,我国专门研究“对策”的论文并不是很多,研究古代策试制度的文章也屈指可数,而且将古代“对策”与现代“申论”联系起来研究的则更为少见。这就说明,对“对策”的历史及其演变的研究,对古代“对策”与现代“申论”传承关系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述古代“对策”的产生及其发展。着重考察了两汉的“察举制”、隋唐“科举制”以及宋代“经义取士”制度及其“对策”的发展变化,也概要地论述了贾谊、董仲舒、白居易、苏轼等人对策的特色。  第二章,探究古代“对策”的艺术特点。古代优秀的对策章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对策”的中心思想为宣扬某种理论主张,大力阐明治理天下的道理,即以“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作为文章主旨;情感线贯穿于“对策”的始末,“为情造文,情信辞巧”;说理多用修辞,善于“喻巧理至,循循善诱”;为了得到考官的赏识,“对策”的作者要具备“风恢恢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的语言表现能力。  第三章,研究现代“申论”对古代“对策”继承和发展。“申论”考试对古代“对策”考试的继承,其一是他们都是选拔“通才”的考察方式;其二,试题考察都贴近现实内容。但“申论”作为新时期的产物,“申论”相比古代“对策”有着新的特点,“申论”比“对策”更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申论”更强调应试者实际的工作能力。  第四章,探讨“申论”写作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在展望“申论”写作的发展趋势之后,笔者认为:“申论”考试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意义有三点:其一,要端正学生的写作观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二,要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正确使用应用文文种,保持文公的严肃性,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文化的纯洁性。其三,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让学生文质并重、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对策”并不是就考试而论考试。“对策”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艺术特质,而且体现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许多合理因素。通过深入探讨“对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申论”的影响,正确认识“申论”写作的发展趋势,将对当下应用文教学、应用文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产生重要的启迪意义。

历史演变;对策文体;选拔人才;策试制度

广西师范学院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莫恒全

2013

中文

H152

58

2013-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