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大白刺传粉生物特性及胚胎学研究

张先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引用
本研究以分布于内蒙古荒漠区大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为实验材料,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白刺可育株和不育株花器官的形态及解剖结构、结实率变化、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大、小孢子发育以及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分布格局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大白刺种内分化出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群体花期50d,单花花期4–6d,开花高峰期为早上8:30–11:30及下午的3:30–5:30。大白刺可育株和不育株的结实率从枝条上部至下部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部位结实率不育株高于可育株。从枝条上部至下部可育株和不育株的结实率分别为:68.90%、51.79%、31.47%和76.83%、68.04%、41.04%。  (2)大白刺可育株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4d时最强,达到75.24%,其花粉的活力可维持9d。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的3–4d内达到最大值,其柱头可授性维持时间为8d。大白刺为专性异交植物,主要以风媒方式进行传粉,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3)在大白刺雄性不育株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导致其不能形成花粉粒的关键在于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的解体。雄性可育株可形成二胞型并具有3个萌发孔的成熟花粉粒,在其小孢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绒毡层属于腺质型;在大孢子的发育过程中,其四分体的整体结构属于线性排列;大白刺发育成熟的胚囊属于蓼型。  (4)在大白刺群落中,大白刺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居群分布面积之比为1:1.5。

大白刺;传粉生物特性;胚胎学;分布格局

内蒙古农业大学

硕士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燕玲

2013

中文

Q946

48

2013-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