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陈皮及其制剂的综合评价研究

郭念欣
广东药学院
引用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实验用陈皮及其制剂-藿香正气胶囊中的主成分进行科学分析,获得其定性、定量模型,建立其全新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部分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陈皮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广陈皮作为陈皮的道地药材,以广东新会出产为佳。在试验样品有广陈皮及非广陈皮的区分,用以建立陈皮药材的道地性定性分析模型。收集不同的广陈皮药材样本,利用性状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鉴定。收集实验样本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利用化学计量方法中的模式识别技术进行聚类分析,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广陈皮样品与伪品能较好的区分度;模型验证表明对已知训练集样本的分类精度高达99.98%,对未知样本的预测精度达到100%,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鉴定性能,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靠、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广陈皮区别于其常见伪品的标准模型,应用于广陈皮的鉴定。  第二部分是研究陈皮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由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规定,广陈皮作为陈皮入药,故实验用样品均为没有区分广陈皮与陈皮,均成为陈皮。陈皮药材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收集不同来源的陈皮药材219批次样本,根据《中国药典》一部之规定,对实验用样本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指标性成分-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收集各批次的陈皮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采用化学计量的方法,建立以含量测定和近红外光谱图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陈皮中水分、橙皮苷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50470、1.00985,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613、0.93198,预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9%、101.08%。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靠、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陈皮的定量分析,该模型可作为陈皮质量评价的标准定量模型。  第三部分是研究以陈皮入药的中成药-建立藿香正气胶囊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对不同厂家的藿香正气胶囊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获得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对实验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定性模型并对模型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藿香正气胶囊有很好的区分度,对已知训练集样本的分类精度高达100%。  第四部分是研究以陈皮入药的中成药-建立藿香正气胶囊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对不同厂家的藿香正气胶囊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获得近红外光谱数据。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的指标性成分水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橙皮苷的含量数据,结合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四组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其模型指标: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5430、0.05316、0.07213和0.79963,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562、0.97178、0.97420和0.97753,预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6%、97.48%、101.15%和102.12%。经验证实验,该模型可准确对藿香正气胶囊进行定量分析,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靠、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藿香正气胶囊的定量分析,该模型可作为该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定量模型。

近红外光谱技术;陈皮;藿香正气胶囊;质量评价体系

广东药学院

硕士

中药学

姬生国

2012

中文

R284

136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