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雷帕霉素对TNB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伯彬
广东药学院
引用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非特异性肠道慢性炎症疾病的统称,主要分为克罗恩疾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两种,可导致患者腹泻、腹痛,甚至有诱发结肠癌的风险。免疫因素在该类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与T细胞免疫应答过激反应相关,出现免疫稳态失衡和CD4+ 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引起炎症性肠病的重要因素。本课题以TNBS诱导的小鼠IBD为模型,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炎症性肠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对TNBS诱导IBD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免疫学机制;并采用替代活化巨噬细胞(AAM)过继治疗,检测其在IBD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临床IBD治疗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建立 TNBS诱导的小鼠 IBD为模型,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治疗作用。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雷帕霉素治疗效果,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变化,RT-PCR技术检测结肠损伤部位细胞因子表达情况。采用替代活化巨噬细胞(AAM)过继治疗方案,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及RT-PCR等实验技术,观察AAM对IBD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  小鼠IBD模型经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后,其炎症情况明显好转,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效应性T细胞(Th1/2/17)数量降低,而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升高;结肠损伤部位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4、IL-6表达降低,而TGF-β表达升高。同时,雷帕霉素能诱导AAM的生成,其标志基因Arg与YM1表达升高,促炎性细胞因子IL-6表达降低。AAM体内过继治疗,能明显抑制IBD病情发展,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效应性T细胞(Th1/2/17)比例降低,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升高;结肠损伤部位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4、 IL-6表达降低。  结论:  雷帕霉素能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与替代活化巨噬细胞的分化,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来缓解TNBS诱导IBD的病情进展。

雷帕霉素;炎症性肠病;TNBS诱导;治疗作用

广东药学院

硕士

病原生物学

古宏标

2012

中文

R574

66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