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07746

小麦麸皮改性及吸附性研究

王晓静
郑州轻工业学院
引用
本文通过对小麦麸皮改性及其吸附性的研究,得到一种高吸附性的新型干燥剂。首先利用生物酶技术脱除掉小麦麸皮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进行碱化醚化处理,得到高吸附性的新型干燥剂。然后通过测得麦麸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吸湿性能的变化,分析小麦麸皮的结构与吸湿性能的关系,特别是小麦麸皮的微观结构对其吸湿性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红外扫描图谱(IR)和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分析麦麸表面结构,比表面积测试仪测定麦麸毛细管比表面积大小。实验结果表明:  (1)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催化水解小麦麸皮中的残余淀粉和蛋白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α-淀粉酶的酶解工艺为:酶解pH为6.4,酶解温度为65.0℃和加酶量0.06g时实际酶解率为98.02%。碱性蛋白酶的酶解工艺为:酶解pH13.0,酶解温度48.0℃,加酶量为5.2%时验证实验所达到的实际酶解率92.2%。  (2)对脱除淀粉和蛋白质的小麦麸皮进行碱化醚化反应,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佳工艺:NaOH用量0.90g,醚化剂用量1.0g,醚化温度为72.0℃,此时取代度为0.700。  (3)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麦麸的平衡含水率都增加。同一相对湿度,不同的麦麸平衡含水率相差也比较大。总体趋势是:麦麸D>麦麸C>麦麸A>麦麸B。同一种类不同处理方式的麦麸的平衡含水率也不相同。在相对湿度为80%,22℃和35℃时平衡含水率最高的是麦麸D1,分别达到128.8%和123.6%。  麦麸的解湿等温线的变化趋势与吸湿等温线相似,麦麸在同一相对湿度下的解湿平衡含水率高于吸湿平衡含水率。在温度为15℃、22℃、35℃时,麦麸的吸湿平衡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各种样品的吸湿过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吸湿过程刚开始,吸湿速率迅速增加,以后吸湿速率逐渐减少。改性后的麦麸吸油性为1mL/g。  (4)电镜观察发现,原料麸皮粒径较大,结构紧密,含有较多的球形颗粒和一些片状和粒状的颗粒。酶解后的麦麸外观有了明显的变化,孔洞增多,表面粗糙,说明酶对它起了一定的作用。红外扫描图谱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果。改性后的小麦麸皮热稳定性更好。静态氮吸附法和动态氮吸附法测量不同加工处理的麦麸的比表面积,实验发现:麦麸C1>麦麸D1>麦麸B1>麦麸A2,通过比较发现比表面的大小与平衡吸附量有密切的关系。

小麦麸皮;改性机理;吸附性;微观结构

郑州轻工业学院

硕士

食品科学

刘延奇

2010

中文

TS210.1

87

2013-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