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07727

基于遗传算法的DNA计算编码序列设计

牛莹
郑州轻工业学院
引用
在本论文中,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DNA计算原理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表明DNA计算已经成为计算机、数学、生物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讨论了DNA计算中的核心问题一编码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DNA编码序列设计的因素和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文化遗传算法的DNA编码序列设计方案,并给出一种评价模型,对编码的优劣性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综述了DNA计算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DNA计算机的研究进展。鉴于DNA分子所固有的超大规模并行性,超低的能量消耗和超高的存储密度,使得DNA计算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其次,对DNA计算中的核心问题一编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DNA计算中,信息是以DNA分子为载体并通过DNA分子间的特异性杂交来完成信息处理的。研究表明,编码问题是整个DNA计算机研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①编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DNA序列的合成质量;②编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能否按照所设计的目标进行杂交;⑧编码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解空间”的大小,而且与DNA计算机能否深入发展息息相关。  接着,讨论了DNA计算中的编码序列设计问题。DNA编玛问题是DNA计算的关键,然而,它己被证明为NP困难问题,通常采用优化算法求解。本文针对传统遗传算法缺乏有效指导,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结合文化框架采用种群空间和信念空间的双层进化结构进行寻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文化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用于解决 DNA编码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能有效的用于DNA编码序列设计。  最后,在讨论DNA编码序列设计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DNA编码序列的5个评价指标:距离约束、GC含量约束、连续性约束、解链温度约束和自由能约束。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各约束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一套针对DNA编码序列的综合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除了可对编码序列集合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外,对采用演化策略进行DNA编码序列设计研究时,构造适应度函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遗传算法;DNA计算;编码序列;评价指标

郑州轻工业学院

硕士

电机与电器

崔光照;王延峰

2009

中文

TN762

60

2013-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