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竞技实力比较分析

张月
吉林体育学院
引用
当今国际田坛在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日益雄厚的推动下,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竞技田径进入了一个不断攀登高峰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中国田径运动项目整体竞技水平居于亚洲领先地位,但与体育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世界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中国田径运动的竞技实力要想跻身于世界前列需要依靠全国各省、市的共同努力。  吉林省田径运动竞技实力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为国家输送许多优秀运动人才,但从近几届全运会田径运动项目成绩来看吉林省田径运动整体竞技水平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如今优势项目逐年缩减、项目设置减少、经费投入不足、后备人才匮乏、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凸显,最为严重的是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低,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文化素养降低。因此,快速提高吉林省田径运动竞技水平是摆在吉林省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我国田径运动整体竞技实力水平的需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吉林省3-11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吉林省田径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体制、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吉林省体育局、田径管理中心领导,部分田径教练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通过对吉林省3-11届全运会田径项目获得的奖牌数、总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整体发展变化;对进入前八名的项目和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帕累托分析法得出吉林省的优势项目,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最终的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对3-11届全运会男、女运动项目成绩进行分析,表明其发展态势;对田径运动队管理体制、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阻碍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的因素,并根据吉林省的省情对发展竞技田径运动提出对策。  通过对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竞技实力的调查分析得出:吉林省至70年代以后竞技水平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男子的3000米障碍、5000米,女子的800米、1500米、马拉松等中长跑项目上,弱项和空项较多,整体项目发展不均衡,通过近几届的全运会成绩还可发现吉林省优势项目数量正处于逐渐较少的状态;在国家“举国体制”大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仍实施省体育局一手抓的方式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管理,导致管理层关系脱节、运动员文化素质低、退役运动员安置难、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很难适应田径运动的发展;教练员训练采用“三级训练”模式,致使运动员培养与选拔方式单一,由于教练员过于追求“拔苗助长”,出现运动员早期“夭折”、后备人才选拔与输送脱节;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项目人数结构不合理,再深造学习意识不强;运动员队伍欠缺学习意识,“学训矛盾”问题严重;后备人才保障制度不健全,许多业余体校名存实亡,后备人才基数减少,部分项目场地、设施保障不完善;资金来源单一;等等。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训练模式、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制约着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竞技实力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吉林省具有一定竞技实力的优势项目作为突破口,结合潜优势项目进行项目设置,同时增加对弱项、空项的投入,使项目设置均衡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实行政府职能部门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并引入市场管理理念与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一种面向社会、渠道通畅,既有利于宏观管理,又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新型管理体制的开发与运作,实现田径运动社会化;通过严把教练员数量关、质量关、训练关,完善项目设置、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养及科学训练的能力,提高训练效果;省政府要针对吉林省的省情扩大运动员编制,将“竞教结合”落到实处,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落实后备人才培养,在满足运动员物质需要的同时提高其精神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政府部门要加强吉林省田径项目场地、器材、保障制度等硬环境和运动员文化教育、人文精神等软环境的建设,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政府、教练员、运动员要对吉林省田径运动项目竞技实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面的认识,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提升吉林省整体竞技实力。

田径运动项目;竞技实力;教练员;训练水平

吉林体育学院

硕士

体育教学与实践

何艳华

2012

中文

G82

46

2013-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